每月医疗质量控制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病历书写规范 :
-
病历内容的完整性,包括病史、体格检查、诊断、治疗方案、手术记录、护理记录等。
-
病历书写的及时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记录。
-
病历书写的准确性,避免错别字、语法错误、逻辑错误等。
-
病历的合法性,如签名完整、审批程序合规等。
- 临床操作规范 :
-
手术操作规范,包括术前评估、手术过程、术后护理等。
-
药物治疗规范,如药物的合理使用、剂量控制、用药交代等。
-
护理操作规范,如护理评估、操作流程、消毒隔离等。
-
放射、检验等辅助检查的操作规范。
- 医疗核心制度执行情况 :
-
首诊负责制度,检查首诊医生是否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是否及时处理或妥善安排转诊。
-
三级查房制度,重点查看各级医生的查房记录是否完整,上级医生的指导意见是否明确、具体。
-
会诊制度,关注会诊申请是否及时、规范,会诊医生是否按时到达,会诊意见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
分级护理制度,检查护理人员是否按照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级别的护理,护理措施是否到位。
- 其他改进措施 :
-
加强对医疗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
-
优化医疗流程,提高患者体验和医疗效率。
-
引进和推广新的医疗技术和设备,提升医疗水平。
-
加强医疗团队协作,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 特定科室质量控制 :
-
门急诊科:关注患者就诊流程、常见病种治疗和用药管理、医疗器械管理等方面。
-
内科:关注常见病种治疗和用药管理、重点专业监测、医护人员培训等方面。
-
外科:关注手术操作规范化、术后护理、并发症管理等方面。
- 医疗安全和感染控制 :
-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分级护理制度。
-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
医院感染报告及医院感染暴发的应急处理。
这些重点内容旨在通过系统化的质量控制措施,提升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各医疗机构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更为详细和针对性的质量控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