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的报销政策由残联提供,具体如下:
一、报销范围及条件
-
年龄及户籍限制
- 0-6岁残疾儿童(3岁以下持医疗机构诊断证明)可免费享受康复训练服务。
- 7-15岁残疾儿童少年若属于低保或重残家庭,也可免费;非困难家庭可享受康复补贴。
- 部分地方政策(如舒城县)对户籍在本县且在定点机构康复的儿童额外提供生活补贴。
-
定点机构要求
- 需在残联认定的定点康复机构接受服务,具体机构由区/市级残联联合卫健、教育等部门审核并公示。
二、补助标准
-
康复训练费用
- 全日制康复:每年最高1.6万元(含2000元家长生活补贴);非全日制每年1.5万元。
- 视力残疾儿童:一次性补助1000元,训练时间≥2个月。
- 免费服务限额:每年不超过3.6万元,超出部分需自费或按比例报销。
-
地方增补政策
- 部分地区(如舒城县)对本地户籍且在定点机构满10个月的儿童,额外提供1000元/年的生活补贴。
-
其他辅助支持
- 假肢矫形器、辅助器具适配可通过残联申请补贴,按标准报销。
三、报销流程
- 申请方式
- 向户籍所在地残联提交申请,经审核后确定补贴资格。
- 费用结算
- 康复费用需先垫付,年度结束后由残联通过指定渠道(如财政一卡通)返还补贴。
四、与医保的衔接
部分康复项目(如运动疗法、言语训练等)可同时通过医保报销,全国已有70项康复治疗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总结
残联对康复训练提供专项补贴,但具体额度、条件和流程因地区和儿童年龄/残疾类型而异,需结合户籍、定点机构等要求申请。同时,部分项目可与医保报销叠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