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极和复极是描述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的两个核心概念,具体含义如下:
一、除极(去极化)
-
定义
除极是指心肌细胞在受到刺激后,细胞膜内外的电位从静息时的外正内负状态(极化状态)逐渐转变为内正外负的去极化状态,伴随离子流动产生动作电位。
-
过程与机制
-
静息时,细胞膜外阳离子(如K⁺)浓度高于膜内,形成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
刺激导致电压门控Na⁺通道开放,Na⁺内流,膜电位迅速上升至正值,触发后续电活动。
-
-
心电图表现
- 心房除极表现为P波,心室除极表现为QRS波群。
二、复极(复原)
-
定义
复极是指除极结束后,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如K⁺外流)将离子重新分布,恢复至静息时的外正内负极化状态。
-
过程与机制
-
除极后,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K⁺外流使膜电位逐渐恢复至静息水平。
-
此过程较除极缓慢,电活动振幅较低。
-
-
心电图表现
-
心室复极表现为ST段和T波。
-
部分情况下,心房复极可能表现为P-R段轻度压低(右心房扩大时)。
-
三、临床意义
-
心电图分析 :除极异常(如P波异常、QRS波群宽大)可能提示心房或心室病变;复极异常(如ST段抬高、早复极)需结合其他指标鉴别器质性心脏病。
-
生理与病理关联 :早期复极多属良性先天性传导异常,但需排除器质性心脏病;J点抬高(>0.2s)可能提示心室除极异常。
除极与复极共同构成心脏电活动的完整周期,通过心电图等手段可实时监测其变化,辅助诊断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