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各地市防疫规定(2025年03月29日更新)
一、省级总体要求
-
属地管理机制
- 各级人民政府实行属地管理,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协调辖区内防控工作。
- 县级以上政府可依法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等资源用于疫情防控。
-
常态化防控原则
-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
- 强化“四方责任”(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
-
应急指挥体系
- 县级以上政府建立扁平化指挥机制,提升核酸检测、流调溯源、隔离管控等能力,确保应急处置高效联动。
二、重点地市具体措施
-
郑州市
- 隔离政策
- 境外返郑人员:第一入境点集中隔离14天后,实施“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
- 中高风险地区人员:赋红码,落实14天集中隔离(第1、4、7、10、14天核酸检测)。
- 低风险地区人员
- 省外低风险入郑需查验“两码一证”(健康码、行程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并完成“入豫即检”。
- 报备要求
- 市域外来(返)郑人员须提前3天通过“郑好办”APP或“豫事办”平台报备。
- 隔离政策
-
漯河市
- 重点区域管理
- 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7天集中隔离,第1、2、3、5、7天核酸检测。
- 中风险地区人员:7天居家隔离(不符合条件则集中隔离)。
- 常态化措施
- 省外来(返)漯人员需提前报备,配合流调、核酸检测等要求。
- 重点区域管理
三、其他统一要求
- 健康码管理
- 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其他县(市、区)人员赋黄码,落实7天居家健康监测(非必要不外出)。
- 未按要求完成核酸检测的省外低风险人员赋黄码,检测阴性后转绿码。
- 公共场所防控
- 机关、企事业单位需落实场所消毒、人员健康监测、异常信息上报等主体责任。
- 个人需规范佩戴口罩,配合测温扫码、疫苗接种等要求。
(注:各地具体政策可能随疫情动态调整,建议出行前通过官方渠道确认最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