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产检是孕期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环节,不同孕周检查项目有所差异。以下是孕期常规产检的核心内容及阶段划分:
一、常规基础检查(贯穿整个孕期)
每次产检均需监测:
- 体重、血压:评估妊娠期高血压风险。
- 宫高、腹围:追踪胎儿生长速度。
- 胎心率:通过多普勒听诊或胎心监护仪判断胎儿宫内状况。
- 血常规、尿常规:筛查贫血、感染、糖尿病及肾功能异常。
二、分阶段重点检查项目
1. 孕早期(≤12周)
- 首次建档检查:
- 血型、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评估基础健康状况。
- 感染筛查:乙肝、梅毒、HIV等。
- B超(6-8周):确认宫内妊娠及胎心胎芽。
- NT检查(11-13周):超声测量胎儿颈后透明带厚度,筛查染色体异常。
2. 孕中期(13-28周)
- 唐氏筛查(15-20周):通过血清学或**无创DNA(NIPT)**评估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
- 大排畸超声(20-24周):系统性筛查胎儿结构畸形(如心脏、脊柱)。
- 糖耐量试验(24-28周):口服葡萄糖筛查妊娠期糖尿病。
3. 孕晚期(≥28周)
- 胎儿生长超声(30-32周):评估胎儿发育及羊水量。
- 胎心监护(≥34周):监测胎儿缺氧风险,每周1次。
- 骨盆测量(36周):评估分娩方式。
三、其他专项筛查
- 胎盘功能检查:评估胎儿营养供给。
- 白带常规、宫颈筛查:预防感染及宫颈病变。
- 出生缺陷筛查:如血清学检测(早/中孕期)。
四、产检频率建议
- 孕28周前:每4周1次。
- 孕28-36周:每2周1次。
- 孕36周后:每周1次。
注意事项
- 具体项目可能因孕妇个体情况(如高龄、合并症)调整。
- 建议选择固定医院建档,便于数据连贯性对比。
如需更详细的时间表或项目解读,可参考来源中的完整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