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在清朝的行政归属及管理沿革如下:
一、行政归属
-
黑龙江将军辖区
清朝时期,呼伦贝尔长期隶属于黑龙江将军管辖。其范围东至大兴安岭,西至额尔古纳河,南至索岳尔济山及喀尔喀河,北抵呼玛尔窝集,大体对应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以西区域。 -
清末改制为黑龙江省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将黑龙江将军辖区改制为黑龙江省,呼伦贝尔随之划归黑龙江省管辖。
二、管理机构演变
-
驻防城设立
雍正十年(1732年),清廷迁索伦、厄鲁特等部兵丁驻防呼伦贝尔,建“呼伦贝尔城”(今海拉尔),编入八旗体系,由中央派遣大臣统领。 -
副都统管理
乾隆八年(1743年)改设副都统衔总管,光绪六年(1880年)升为呼伦贝尔副都统,成为黑龙江将军下辖的军事重镇。 -
清末行政改革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裁撤副都统,改设呼伦兵备道,仍属黑龙江省。
三、军事与经济地位
呼伦贝尔城是清朝“黑龙江八城”之一,与瑷珲、齐齐哈尔等城同为副都统驻地,承担防御沙俄、管理边疆的重任。其八旗驻防体系与卡伦(哨卡)设置强化了对中俄边境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