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血吸虫病若不及时治疗,将引发多系统渐进性损害,具体后果包括以下方面:
一、肝脏及消化系统损伤
- 肝脾肿大与纤维化
虫卵沉积导致肝脾慢性炎症,表现为肝脾肿大、质地变硬,晚期发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可能伴随门静脉高压、腹水等症状。 - 消化道病变
长期虫卵刺激可引发肠道炎症、溃疡及脓肿,表现为慢性腹泻、腹痛、脓血便,严重者可能出现肠梗阻或结肠肉芽肿(甚至癌变风险)。
二、全身性影响
- 代谢与营养障碍
因消化吸收功能受损及炎症消耗,患者会出现消瘦、贫血、乏力等症状,免疫力显著下降。 - 过敏反应与发热
急性期可见间歇性或弛张热,伴畏寒、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血检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三、晚期致命并发症
- 门静脉高压相关症候群
包括上消化道大出血(呕血、黑便)、腹壁静脉怒张,部分患者因顽固性腹水导致腹胀和行动受限。 - 肝性脑病及多器官衰竭
肝硬化晚期可能引发肝性脑病,表现为意识障碍或行为异常;严重感染或电解质紊乱可加速器官功能衰竭,最终危及生命。
需注意的是,部分感染者早期可能无症状,但病程仍会隐匿进展。及时规范治疗可显著降低上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