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作为我国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其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具体可概括为以下方面:
一、城市性质定位
-
国家级核心城市
- 国务院批复确定为超大城市、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承担国家战略支点功能,与北京、上海等共同构成国家中心城市网络。
- 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涵盖水、陆、空、生产服务、商贸服务“五型”国家物流枢纽。
-
历史文化与生态特色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三千年建城史和巴渝文化底蕴。
- 以“山水之城、美丽之地”为特色,打造山清水秀生态空间。
二、核心功能定位
-
经济发展引擎
- 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布局“33618”现代制造业体系,形成两江新区、高新区等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市55.9%。
- 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渝(金凤)综合性科学中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
开放与区域协同枢纽
- 西部对外开放门户:依托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构建陆海联动格局,强化国际物流通道。
- 成渝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联动成都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示范带。
三、发展路径与政策支撑
-
民营经济引领增长
- 民营经济贡献全市61.6%的GDP、90.2%新增就业,培育博赛矿业、赛力斯等领军企业,通过《若干措施》推动跨越式发展。
-
国土空间与基础设施扩容
- 2024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量同比增长21.15%,支撑城市扩容与国际影响力提升。
- 完善“多层级、一体化”交通网络,强化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功能。
-
政策赋能与战略深化
- 落实“两点”(西部大开发支点、“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两地”(内陆开放高地、生态宜居地)、“两高”(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目标。
- 通过《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释放红利,推动民营经济高地建设。
重庆市正以“超大城市”为基础,向“国际化超大都市”升级,通过产业升级、开放协同与生态治理,持续强化其作为国家战略支点的核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