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1被称为“乙卷”而非“甲卷”的原因主要与历史沿革和省份划分相关,具体分析如下:
一、试卷版本命名规则
-
甲乙卷的区分依据
全国卷的甲乙卷命名源于早期全国卷的编制方式。1977年恢复高考后,全国卷曾分为甲卷(文科)和乙卷(理科)两种类型,分别对应不同教育资源分配需求。这种划分方式延续了数十年,形成了“甲卷注重能力、乙卷侧重基础”的传统认知。
-
2013年新课标改革的影响
2013年实施新课标后,全国卷进行了重大改革,新增了全国Ⅲ卷(原Ⅱ卷),并逐步取代了原有的甲乙卷体系。2016年起,全国Ⅲ卷正式更名为“全国甲卷”,而原来使用全国Ⅰ卷的省份(如河南、山东等)则继续使用“全国乙卷”。这种命名方式保留了原有的省份划分逻辑,但“乙卷”这一名称逐渐演变为对“非甲卷”的统称。
二、当前试卷版本情况
-
试卷类型的演变
目前全国卷已不再区分甲卷和乙卷,而是根据省份教育发展水平和教学目标,统一使用全国Ⅲ卷(即原乙卷)。这种调整旨在减少地区间因试卷难度差异带来的竞争压力。
-
省份划分依据
全国Ⅲ卷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区,但具体使用范围由教育部根据教育资源均衡发展需求动态调整。例如,2023年新增云南、贵州等省份使用全国Ⅲ卷,而内蒙古、陕西等省份仍使用原乙卷。
三、总结
全国卷1被称为“乙卷”是历史沿革和省份划分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试卷类型已逐步统一为全国Ⅲ卷,但“乙卷”这一名称仍被部分省份和考生使用,形成了一种习惯性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