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生产设施固定排放口
有组织排放的控制范围主要涉及工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固定排放口集中排放的污染物,其控制要求因排放源类型和行业标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如下:
一、控制范围界定
- 排放源类型
包括管道、烟道、烟囱等固定设施排放的废气,如燃煤电厂的蒸汽排放、炼油厂的油气排放等。
- 排放特征
-
排放具有规律性和可预测性,排放位置固定;
-
通常伴随大型生产设备运行,如锅炉、反应釜等。
二、主要控制要求
- 排放浓度控制
-
必须符合国家或地方行业排放标准,例如:
-
PM2.5:日均≤35μg/m³(一级/二级标准);
-
PM10:日均≤50μg/m³(一级/二级标准);
-
HCL:日均≤50μg/m³,时均≤60μg/m³;
-
VOCs:需根据具体行业标准执行,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或《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
- 处理效率要求
-
当NMHC初始排放速率≥3kg/h时,处理效率需≥80%;
-
重点地区(如经济发达城市)要求更严格,当NMHC初始排放速率≥2kg/h时,处理效率需≥80%。
三、适用行业示例
-
石油化工 :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
家具制造 :需同时满足《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
-
金属冶炼 :需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及地方补充规定。
四、监管与执行
-
国家通过《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监管,要求企业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实时监控排放浓度;
-
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定期开展排放评估监测,督促企业达标改造。
总结
有组织排放控制以固定排放口为核心,通过浓度限值和处理效率双重标准进行管理,覆盖能源、化工、制造业等主要行业,旨在减少污染物对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