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组织排放监测是环境监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用于评估工业设施等固定污染源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以下是主要监测方法及技术要点:
一、监测方法与规范
-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HJ/T 397 -2007》
适用于有组织废气排放的监测,包括颗粒物、非甲烷总烃、苯系物、油烟、林格曼黑度等污染物的检测。规范了采样方式(如固定点采样)、采样频次及样品处理方法。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T 16157 -1996》
详细规定了颗粒物及气态污染物的采样位置、采样方法及样品保存要求,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
其他相关标准
包括《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HJ/T 373 -2007》《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GB 5468 -1991》等,分别从质量控制和专项检测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二、关键监测项目
-
颗粒物 :PM2.5/PM10、TSP(总悬浮微粒)
-
气态污染物 :二氧化硫(SO₂)、氮氧化物(NOₓ)、非甲烷总烃(NMHC)、苯系物等
-
油烟监测 :采用专用油烟采样器,测量油烟浓度及扩散特性
三、采样技术与要求
-
采样位置
-
固定点采样:在排气筒出风口或工艺流程中段设置采样点,优先选择烟囱上且避开弯头、阀门等干扰部位。
-
多点采样:无组织排放采用上风口1点、下风口2-4点布设,连续监测时每2小时采集一次。
-
-
采样频次
-
连续排放源:每2小时至少采集3次,取最大值。
-
间歇排放源:在污染高峰时段采样,次数≥3次,取最大值。
-
-
样品处理与分析
采用负压采样器收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色谱、光谱等分析,确保检测时效性。
四、特殊场景补充
-
烟道监测 :当烟道直径≤3.5m时,需在侧面水平位置设置采样孔;当直径>3.5m时,可设置1个孔。
-
钢铁行业 :需额外关注碳排放监测,采用《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进行量化分析。
五、数据应用与验证
-
通过监测数据评估排放是否达标,为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
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数据可靠性。
以上方法需结合具体排放源类型、工艺流程及环境特征综合应用,确保监测结果有效性和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