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收面是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后期耐久性。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资料整理的收面方法及要点:
一、收面前准备
-
基层处理
-
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浮灰、杂物及松散颗粒,确保表面干燥。
-
对于未及时收面的混凝土,需先用修补剂渗透至基层8mm深度,干燥后按规范养护。
-
-
标高控制
- 采用水准仪在基层控制点抄平,挂线确定标高,误差控制在±5mm范围内。
二、传统手工收面方法(适用于小规模工程)
-
第一次抹平
-
使用3m铝合金刮尺或木抹子对混凝土表面刮平,初步压实,排除骨料空隙。
-
初凝前完成第一遍抹平,避免过早操作导致开裂。
-
-
压光处理
-
用铁抹子反复压抹,使表面达到设计光洁度。
-
压光后进行拉毛处理,增加表面摩擦力,减少后期裂缝。
-
三、机械化收面方法(推荐用于大面积工程)
-
挂线找平
-
初凝后,利用铝合金杆配合水准仪挂线找平,控制标高偏差。
-
通过标高控制点引导施工,确保整体平整度。
-
-
磨光机二次抹面
-
初凝后使用磨光机对表面进行二次抹压,提升平整度和光洁度。
-
抹压后及时覆盖薄膜并洒水养护,防止收缩裂纹。
-
四、关键注意事项
-
时间控制
-
收面需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通常分两遍操作:初凝前收第一遍,接近终凝前收第二遍。
-
若收面延迟,需使用修补剂渗透处理,但需额外养护。
-
-
工具与材料
-
浮动测试可评估收面质量,通过滑动浮板测量填补孔洞的次数。
-
修补剂需选择渗透性强、与混凝土兼容的产品。
-
-
质量检测
- 收面后检查表面平整度、光洁度及阴阳角方正度,必要时进行局部修补。
五、总结
混凝土收面应结合传统手工与机械化手段,根据工程规模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方法。规范操作可有效控制裂缝,提升工程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