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二次收面是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工序,主要目的是提升混凝土表面质量,减少裂缝,确保结构耐久性。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施工目的
-
控制表面质量 :通过二次收面实现“内实外光”,使混凝土表面平整、密实,达到美观要求。
-
减少裂缝 :有效预防楼板、墙根等关键部位的收缩裂缝,提高结构耐久性。
-
便于后续施工 :为防水层、装饰面等提供直接施工条件,减少后期处理成本。
二、施工要点
-
第一次收面
-
振捣完成后,利用拉线或红外线水平仪复测标高,对误差较大处用铝合金刮尺刮平,配合振捣上翻的水泥浆抹平表面,严禁洒水。
-
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终凝前完成二次抹压,避免表面收缩龟裂。
-
-
第二次收面(精磨)
-
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约能承受人踩踏)后(通常为终凝前),撤去覆盖薄膜,先用磨光机粗磨表面,去除起伏,再换磨刀精磨至表面密实,无明显抹痕。
-
边角及楼梯踏步等特殊部位需用铁抹子人工收面,确保压实均匀。
-
-
养护要求
- 收面完成后及时覆盖薄膜和保温材料,普通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防水混凝土不少于14天,确保强度达到1.2MPa后方可上人或拆模。
三、技术要求
-
时间控制 :二次收面需在混凝土终凝前完成,具体时间根据气温调整(高温时提前,低温时延后)。
-
工具选择 :粗磨用磨光机,精磨改用磨刀,确保效率与质量。
-
质量检测 :通过目测和工具检测(如指压测试)确认表面密实度,避免遗漏裂缝。
四、注意事项
-
混凝土未达到1.2MPa前禁止上人或拆模,防止破坏已完成表面。
-
若气温低于0℃,养护时间需延长至18小时以上,避免冻害。
-
收面后应及时清理现场,保持施工环境整洁。
通过规范二次收面工艺,可显著提升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与观感,降低后期维护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