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返贫监测对象风险识别流程主要包含以下步骤,综合各地政策梳理如下:
一、风险发现与响应
-
监测方式
- 农户自主申报:通过现场填报、扫码、12345/12317电话、国家防返贫监测APP等渠道提交申请。
- 基层干部排查:每年至少一次集中排查,县级组织常态化走访。
- 部门筛查预警:医保、民政、应急等部门推送因病因灾等风险预警信息。
-
线索收集
- 汇总自主申报、干部排查、部门预警等渠道的潜在风险线索,纳入初步研判。
二、识别程序(15天内完成)
-
入户核实
- 村两委、驻村干部等入户核查家庭收入、支出、“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情况。
- 指导农户填写申请书并签订承诺授权书。
-
村级评议及公示
- 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评议,结果在村内公示5天(需保护隐私)。
-
乡级审核
- 乡镇对村级上报结果进行复核,综合研判后提交县级审批。
-
县级审定
- 县级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公告后正式纳入监测对象。
- 紧急情况绿色通道:因突发灾害等急需帮扶的,可直接启动帮扶后再补录系统。
三、系统录入与帮扶落实
-
信息录入
- 县级批准后10天内录入全国防止返贫监测信息系统。
-
制定帮扶措施(30天内)
- 根据返贫致贫风险类型,分类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
- 行业部门落实产业、就业、综合保障等具体措施。
四、动态监测与风险消除
-
跟踪评估
- 定期评估帮扶效果,风险未稳定消除的继续帮扶。
-
风险消除程序
- 村级提出名单→入户核实→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定→系统标注“风险消除”。
流程图关键节点图示
textCopy Code
风险发现 → 线索收集 → 入户核实 → 村级评议公示 → 乡级审核 → 县级审定 → 系统录入 → 落实帮扶 → 动态监测
注:公示环节需满5天,识别全流程不超过15天,帮扶措施30天内到位。
以上流程整合了多地区政策,具体操作需结合地方细则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