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是我国成立最早、北方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淡水水产科研机构,创建于1950年。以下是其综合情况:
一、机构概况
- 定位与职能:以黑龙江流域及北方寒冷地区为核心,聚焦冷水性鱼类和主养鱼类研究,开展渔业资源保护、遗传育种、生态修复等公益性科研工作。
- 历史沿革:前身为1950年成立的“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哈尔滨水产试验场”,历经多次更名和隶属调整,现隶属于农业农村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 地址与规模: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拥有职工147人(含正高级职称22人、副高级27人),下设8大研究领域23个专业方向。
二、科研实力
- 研究领域:涵盖淡水渔业种质资源、遗传育种、生态环境监测、疫病防治、水产质量安全等方向,尤其在冷水性鱼类研究领域处于全国引领地位。
- 平台建设:设国家级实验室(淡水鱼类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农业部重点实验室(水产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以及多个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
- 成果与贡献:累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省部级奖项69项,推动鲟鳟鱼等冷水鱼产业年产值达40亿元。
三、行业地位
- 荣誉资质:1996年获评全国农业“百强研究所”,2006年综合能力排名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第21位(水产行业第1位),2003年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 社会服务:承担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地渔业资源调查,出版《水产学杂志》,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四、福利待遇
- 编制与薪酬:提供事业编制,享受国家财政拨款单位待遇;优秀博士可申请安家补贴。
- 工作保障:为哈尔滨无住房的单身职工提供临时宿舍,支持符合条件人才申请《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政策扶持。
综合来看,该研究所具备深厚科研积淀和行业影响力,是冷水性鱼类研究领域的权威机构,同时为员工提供稳定的职业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