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呼兰站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下属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基地,主要承担北方地区温水性鱼类新品种选育和养殖技术示范任务。以下是关于该站点的详细信息。
科研成果
新品种选育
呼兰站成功培育了多个新品种,包括杂交鲟“鲟龙1号”、镜鲤“龙科11号”、鲤“龙科12号”、杂交雅罗鱼“雅龙鱼”、梭鲈速生品系“龙江1号”等。这些新品种的培育不仅提升了渔业资源的多样性,还为渔业产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基因编辑技术
呼兰站的研究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创制了世界首例无肌间刺鲫新种质,并应用于镜鲤、方正银鲫和松浦银鲫等主要养殖品种,取得了显著成果。
这一技术突破不仅解决了鲤科鱼类肌间刺的问题,提高了食用便捷性,还为水产种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推动了渔业的高质量发展。
种质资源保存
呼兰站保存有鲤品种9个、鲤品系3个、鲫品种4个,北方名特优经济鱼类品种8个、耐盐碱鱼类品种6个。这些种质资源的保存为渔业科研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支持了新品种的选育和养殖技术的提升。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信息
呼兰站位于哈尔滨市呼兰河畔,场区占地面积近430亩,鱼塘水面280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充足的场地资源为呼兰站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和实验条件,促进了水产科研和技术的快速发展。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信息
呼兰站的主要联系方式包括场长曹顶臣的电话0451—87606193和电子邮件guojiaxiang@hrfri.ac.cn。这些联系方式为有意合作的个人或机构提供了便捷的沟通渠道,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研究方向
科研方向
呼兰站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淡水渔业种质与遗传研究、资源调查与养护研究、生态环境调查与修复研究、养殖动物新品种培育研究、养殖与防疫技术研究、水产品质量与安全监测研究等。
这些研究方向涵盖了渔业的各个方面,为渔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呼兰站在新品种选育、基因编辑技术和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科研成果,为北方地区渔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充足的场地资源为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联系方式的便捷也为合作提供了便利。研究方向的全面性和深入性使得呼兰站在渔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处于引领地位。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呼兰站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成就是什么?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呼兰站(呼兰水产试验场)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成就如下:
主要研究方向
-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与遗传育种:
- 重点开展淡水鱼类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尤其是冷水性鱼类的遗传育种研究。
-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创制了无肌间刺鲫、无肌间刺镜鲤等新品种,解决了传统鱼类肌间刺影响食用和加工的问题。
-
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化应用:
- 培育了杂交鲟“鲟龙1号”、镜鲤“龙科11号”、鲤“龙科12号”、杂交雅罗鱼“雅龙鱼”、梭鲈速生品系“龙江1号”等水产新品种。
- 这些新品种在生长性能和适应性方面表现优异,已逐步推广应用到全国各地。
-
生态环境调查与修复:
- 开展渔业生态环境调查与修复研究,致力于解决渔业生产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推动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成就
-
科研成果:
- 在耐盐碱鱼类的引进、繁殖、养殖和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突破了多项技术难关。
- 获得省部级奖励5项,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
技术突破:
-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创制了无肌间刺鲫、无肌间刺镜鲤等新种质,标志着我国在水产基因编辑技术应用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 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鱼类的食用便捷性,还为水产种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
产业应用:
- 通过技术示范与推广,推动了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渔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 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渔业养殖新技术、新方法示范推广基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呼兰站的历史沿革和人员构成情况如何?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呼兰站,全称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呼兰水产试验场,是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下属的重要科研基地之一。以下是关于呼兰站的历史沿革和人员构成情况的详细信息:
历史沿革
- 创建初期:呼兰水产试验场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0年成立的东北人民政府农业部哈尔滨水产试验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水产科研机构之一。
- 更名与归属:1958年,哈尔滨水产试验场划归黑龙江省,更名为“黑龙江省水产科学研究所”。1978年,随着国家水产总局的成立,试验场再次更名并上划至国家水产总局,称为“国家水产总局黑龙江水产研究所”。1982年,随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的成立,试验场最终划归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领导,并更名为现在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呼兰水产试验场”。
- 设施建设:呼兰水产试验场占地面积近430亩,拥有完善的科研设施,包括办公实验综合楼、孵化育苗车间、养殖实验车间等,为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持。
人员构成
- 科研团队:呼兰站作为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一支专业的科研团队。团队成员包括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等,涵盖了水产养殖、遗传育种、病害防治等多个专业领域。
- 人才培养: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与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点,呼兰站作为科研实践基地,为研究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良好的科研环境。
- 招聘与引进:近年来,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引进优秀人才,呼兰站也积极参与其中,不断充实科研力量。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呼兰站的研究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有哪些?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呼兰站(呼兰水产试验场)作为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的重要科研实验基地,主要开展淡水渔业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以下是呼兰站的研究设施和实验室设备的概述:
研究设施
- 科研实验基地:呼兰站拥有完善的科研实验基地,具备进行水产养殖、资源调查、生态环境修复等多种科研活动的条件。
实验室设备
- 先进科学仪器设备: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包括呼兰站)拥有国内外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80余台(套),这些设备涵盖了水质分析、鱼类生理生态、遗传育种等多个领域,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具体设备和功能
- 水质分析设备:用于监测和分析水体中的各种化学和生物指标,确保养殖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 鱼类生理生态设备:用于研究鱼类的生长、发育、摄食等生理生态特性,为鱼类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 遗传育种设备:用于进行鱼类基因组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提高养殖品种的优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