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降下来不一定要降档,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
- 当前车速与档位的匹配程度:一般来说,一档允许范围为 0~20 公里 / 小时,二档为 10~30 公里 / 小时,三档为 20~40 公里 / 小时,四档为 30~50 公里 / 小时。如果速度降低后仍在当前档位的合理速度范围内,就可以暂时不降档。例如,车速从 30 公里 / 小时降到 25 公里 / 小时,此时处于三档的合理范围,若路况允许,可不降档。
- 后续驾驶需求:如果减速是因为前方有临时情况,如短暂的拥堵或避让行人,情况解除后需要快速加速,且发动机转速在 1500 转左右时,可以直接踩油门加速,不用降档。但如果减速后需要跟随前车缓慢行驶,或者发动机转速过低(如降到 1000 转 / 分钟左右),则需要降档才能顺利加速。
- 车辆性能和驾驶习惯:排量较大、负荷较轻的车辆,在一定程度上更能适应速度与档位的不匹配,开车时减速不减档是可以实现的。但对于小排量车或者追求车辆最佳性能和燃油经济性的驾驶者来说,会更倾向于根据车速及时调整档位。
不过,如果车速过低而不踩离合器,可能会导致发动机熄火。减速后不降档,当尝试再次加速时,容易出现拖挡的情况,这会对变速箱产生较大的冲击力,从而对发动机和变速箱造成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