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智能监管系统在提升医保基金监管效率和准确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以下是对这些问题的详细分析以及相关改进建议。
医保智能监管系统存在的问题
系统兼容性差
医保智能监管系统存在兼容性问题,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无法无缝对接,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例如,国家局智能监控系统与院端HIS接口对接改造未完成,影响事中监控结果的运用。
系统兼容性差不仅影响数据的流通和共享,还可能导致监管效率低下和监管盲区的存在。建议加强系统间的标准统一和技术对接,确保数据的无缝流通和共享。
依赖第三方力量
医保结算数据的提取和分析高度依赖第三方力量,导致数据提取效率低、时效性难以控制。例如,医保智能监管大数据筛查需要通过国家平台系统开发商提取数据。过度依赖第三方力量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可能导致数据安全和时效性问题。建议医保部门加强自身数据处理能力,减少对第三方的依赖。
智能监管子系统智能化程度低
部分智能监管子系统如视频监控不能自动识别违规行为,需要人工巡查才能实现。例如,智能审核系统不能自动识别所有违规情况,依赖人工审核。智能监管子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低限制了监管效率和准确性。建议提升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监管效率。
数据安全问题
医保智能监管系统面临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例如,医保数据需要严格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数据安全是医保智能监管系统运行的基础。建议加强数据安全管理,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手段,确保医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改进医保智能监管系统的建议
构建全流程、全方位的智能监管系统
依托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构建全流程、全方位的医保智能监管系统,实现“一屏智控”。全流程、全方位的智能监管系统能够显著提升监管效率和准确性,减少监管盲区和漏洞。建议加快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医保智能监管系统的全面升级。
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建设专业化的医保监管队伍,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确保人才队伍的稳定性。例如,定期组织培训和教育,提升监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专业的监管队伍是高效监管的基础。建议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升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优化智能审核系统
优化“两库”设计,提高审核准确性,组织“两库”培训,指导做好审核申诉各环节。优化智能审核系统能够减少“假阳性”违规数据,提高审核效率和准确性。建议不断完善“两库”设计,加强培训和指导,提升智能审核系统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强化数据共享和协同监管
建立跨部门医保基金监管信息平台,实现医保数据、医疗服务数据、药品流通数据等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强化数据共享和协同监管能够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率和效果。建议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和合作,推动数据共享和协同监管机制的建立。
医保智能监管系统在提升监管效率和准确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系统兼容性差、依赖第三方力量、智能监管子系统智能化程度低和数据安全等问题。通过构建全流程、全方位的智能监管系统、加强监管队伍建设、优化智能审核系统和强化数据共享和协同监管,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医保基金监管的整体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