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防治水是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其措施主要围绕“防、堵、疏、排、截、监”等几个方面展开。根据相关资料,矿井防治水的七个关键措施可以总结如下:
-
预防措施(防): 预防措施旨在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进入矿井。这包括建设和完善井上下防水设施,制定并执行防水措施。例如,在地面设置防水堤坝、泄洪沟等,以减少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矿井的风险。还应留设防水煤柱,这是为了阻止水源通过采空区或断裂带进入矿井的有效手段。
-
排水系统(排): 建立有效的井下排水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它必须能够处理矿井内的涌水量,并在发生水害时迅速排除积水。这通常涉及到安装高效的水泵和维护良好的排水管道网络。同时,排水系统的容量需要定期评估和调整,以确保其能满足矿井最大涌水量的要求。
-
探水作业(探): 探水是指在井巷施工前进行的水文地质调查,以便了解前方可能存在的水源情况。这项工作对于预防水害事故至关重要。探水作业需遵循“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确保在任何疑似含水区域进行充分探测后再继续掘进。
-
放水措施(疏): 放水措施指的是对老空区积水及可疑水源进行预先排放,或者在采掘过程中超前放出顶板水,以此降低潜在的水害风险。如果水源与强大水源有密切联系且无法直接排出,则需采取先堵后放的方法。
-
堵水措施(堵): 当面对难以直接排放的水源时,采用注浆封堵技术来切断水源是一种常见做法。这种方法不仅能有效阻止水源流入矿井,还能增强围岩的稳定性。在某些情况下,如穿越含水丰富的含水层或断层时,还需要预先进行注浆加固处理。
-
截水措施(截): 截水主要是指利用防水墙、水闸门等设施临时或永久地截住涌水,将采掘区与水源隔离。这种措施特别适用于当矿井面临突发性大量涌水威胁时。
-
监测与预警(监): 实施科学有效的水情动态监测和突水监测预警系统,对于及时发现和响应潜在的水害威胁至关重要。这包括安装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以及预警模型等组成部分,以便实时监控矿井内的水位、水压变化,并在必要时发出警报。
这些措施构成了一个全面的矿井防治水体系,它们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害对矿井生产安全的影响。每个煤矿企业都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和水文地质特征,选择适合自己的防治水策略,并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和标准。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也是提升矿井防治水水平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