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镶牙和拔牙的一些信息:
镶牙
- 定义:又称口腔修复、义齿修复,是对缺失牙齿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修复,以恢复牙齿、牙列外观及功能。主要解决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等问题。
- 原理:固定义齿是在牙根存在基础上利用修复体恢复牙冠外形,或借助缺失牙两侧邻牙作依托固定;活动义齿依靠义齿的固位体和基托来固位,可自行摘戴;种植义齿是在缺失牙的牙槽骨内植入人工牙根,并在人工牙根上安装牙冠。
- 适用人群:存在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等口腔异常情况的人群。
- 禁忌人群:严重牙体、牙周病变未得到有效治疗控制者;缺牙区有颌骨囊肿、骨髓炎等病变的患者;因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者等。
- 操作过程:修复前准备包括全面口腔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制定镶牙方案,进行口腔洁治,龋齿、牙髓和牙周治疗等。固定义齿需确定颜色,对缺损牙齿或基牙进行牙体预备、外形修整等;活动义齿要适当调改剩余牙齿及基牙外形,预备支托凹;种植义齿包括种植体固位钉植入、安装愈合基台等步骤。之后进行义齿加工,最后试戴、调磨和完成义齿。
- 护理:初戴义齿可能有异物感等,需耐心练习使用。先吃软食,逐渐适应后再正常饮食。饭后和睡前取下活动义齿刷洗干净,保持口腔清洁,定期到医院检查及洁牙。尽量不用义齿咬太硬的食物,夜间不戴活动义齿。
拔牙
- 目的:将无法保留或严重病变的牙齿从牙槽骨中去除,以消除病灶,防止病变扩散,或为某些口腔治疗创造条件。
- 禁忌人群:急性炎症期患者;恶性肿瘤范围内的邻近牙;放射治疗后 3 - 5 年内的患者;近期频繁发生心绞痛等心脏病患者;未受控制的糖尿病患者;甲亢患者等。
- 项目风险:术中可能出现昏厥、邻牙及对颌牙损伤、恒牙损伤、周围软组织损伤、颞颌关节脱臼等情况。术后可能出现上颌窦穿孔、下颌管损伤、骨损伤、牙根陷入颌周软组织间隙、误入食道或气管、拔牙后出血、拔牙后感染、干槽症、术后疼痛和肿胀等并发症。
二者关系
一般来说,拔牙后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再进行镶牙。通常拔牙后 3 个月左右,牙槽骨改建基本完成,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此时镶牙有利于义齿的稳定和咀嚼功能的发挥。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如即刻修复,可在拔牙后立刻戴牙,但固位效果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