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部的设置标准规范如下:
- 总体要求 :
-
门诊部应具备良好的就医环境,确保患者能够舒适、便捷地接受诊疗服务。
-
门诊部的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患者需求,注重人性化设计,如候诊区、诊疗室、检查室等区域应布局合理,便于患者流动和医护人员工作。
-
门诊部的总体规模应根据医院服务范围、患者数量以及医院发展规划确定。门诊部内部应设置多个功能区域,包括挂号收费区、导诊咨询区、诊疗区、检查检验区、药房、治疗室等,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同时,门诊部还应配备必要的辅助设施,如急救室、消毒供应室、污物处理室等,以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
门诊部的设施设备应满足临床诊疗需求,包括各类诊疗床、诊断设备、检验检查设备、治疗设备等。门诊部应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系统,实现预约挂号、电子病历、医嘱管理、药品管理等功能的智能化管理。门诊部还应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 布局与分区 :
-
门诊部的布局应遵循流程导向原则,确保患者就诊流程顺畅。门诊部入口应设置明显的标识,便于患者识别。门诊大厅应宽敞明亮,配备充足的座椅和饮水设施,同时设置信息显示屏,实时发布门诊信息。导诊咨询区应靠近入口,方便患者咨询就诊流程和预约挂号。
-
门诊部内部应按照功能分区设置不同区域。挂号收费区应设有独立的候诊区,并配备自助挂号机,减少排队等候时间。
- 科室设置 :
-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急诊室、内科、外科为必设科室,妇科、儿科、中医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等为选设科室。
-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消毒供应室。
- 人员配置 :
-
负责人必须具备执业医疗资格。
-
至少有5名执业医师,其中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
至少有5名执业护士,其中1名具有护师以上职称。
-
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 房屋与设施 :
-
建筑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每室必须独立并配备紫外线灯。
-
门诊部应具备独立的诊疗区域,占地面积不小于500平方米,以满足日均门诊量不低于1000人次的需求。
-
门诊部内部装修应采用环保材料,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室内环境温度应保持在18℃至26℃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40%至70%之间。
- 设备与信息化系统 :
-
应配备有基本设备及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它设备。
-
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系统,实现挂号、收费、医嘱、检验、检查等环节的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系统应具备数据备份、恢复功能,确保患者信息安全和医疗服务连续性。
- 规章制度 :
- 制定并张挂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制定防范、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并成册可用。
这些标准规范旨在确保门诊部的设置科学合理、功能完善、流程顺畅,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