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免责协议书是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就特定情况下责任免除达成的书面协议。为了确保协议的有效性和合法性,需要明确协议的基本结构、免责条款的具体内容、法律要求和注意事项,并设定合理的争议解决机制。
协议的基本结构
协议双方信息
- 甲方:用人单位或雇主。
- 乙方:员工或劳动者。
协议目的
明确协议旨在明确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因自身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等相关责任的免除事宜。
免责条款
详细列举员工在工作期间因自身疏忽、故意行为或违反公司安全规定等导致的自身伤亡、疾病等情况,雇主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生效与期限
明确协议的生效时间和期限,通常自员工入职之日起生效,至员工离职或合同约定的期限届满时终止。
法律适用与争议解决
约定本协议适用的法律以及发生争议时的解决方式,如通过仲裁或诉讼等途径解决。
免责条款的具体内容
工作时间和上下班途中的责任免除
员工在工作时间内及上下班途中发生的人身意外或事故,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个人疾病和健康问题
员工因自身原因常年患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因突发疾病造成任何意外和事故,公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
员工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如因违反规定导致自身受损,公司不承担责任。
其他特定情况
如员工在非工作时间、非工作场所发生的意外或伤害,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法律要求和注意事项
合法性
协议内容不得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用人单位不能通过免责协议免除其法定责任,如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
公平性
免责条款应公平合理,不能显失公平,损害员工的合法权益。法院在审理相关案件时,会认定显失公平的免责协议无效。
员工的知情权和同意权
员工在签署免责协议前应充分了解协议内容,并自愿签署。协议应明确告知员工免责条款的具体内容和法律后果。
争议解决机制
友好协商
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议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任何争议。
仲裁或诉讼
若协商无果,任何一方均可将争议提交至仲裁机构进行仲裁,或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员工免责协议书应明确双方主体信息、协议目的、免责条款、生效与期限、法律适用与争议解决等内容。协议内容必须合法、公平、合理,确保员工的知情权和同意权。在发生争议时,双方应通过协商、仲裁或诉讼等途径解决。依法为劳动者办理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免责协议不能免除该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