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开药量放宽至三个月的政策背景、实施时间、范围、影响以及医生和患者的看法如下:
政策背景
国家政策
- 国家医保局通知:2020年2月,国家医保局发出通知,明确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处方用药量放宽至3个月,以保障参保患者的长期用药需求。
- 长期处方管理规范:2021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医疗保障局联合印发《关于印发长期处方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明确了长期处方的开具、调剂、用药管理等要求,最长不超过12周。
地方政策
- 北京市:2024年1月,北京市公布34项2024年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其中包括为符合条件的慢性病人开具12周长期处方。
- 浙江省:2024年1月,浙江省医保局将恶性肿瘤等16种特殊病种纳入第一批省特殊病种范围,并可开具长处方。
- 湖南省:2024年1月,湖南省卫健委将98种常见慢性病纳入到该省首批长期处方适用慢性病病种目录。
实施时间和范围
实施时间
- 2020年2月:国家医保局开始实施长期处方政策,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处方用药量放宽至3个月。
- 2024年1月:北京市、浙江省、湖南省等地陆续放宽慢性病处方用量至3个月或更长时间。
实施范围
- 北京市:主要覆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阻肺5类常见慢病。
- 浙江省:包括恶性肿瘤等16种特殊病种。
- 湖南省:98种常见慢性病。
- 乌海市: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16种慢性病。
患者受益
减少就诊次数
- 减少挂号费和用药负担:处方药量上限从1个月用量增加到3个月用量,可以减少医保和患者的挂号费支出,减轻政府医保和患者就诊的负担。
- 方便用药:慢性病患者不需要频繁往返医院,减少了就诊次数和时间。
提高用药连续性
- 保障用药连续性:长期处方政策确保了慢性病患者用药的连续性,避免了因药品短缺导致的用药中断。
- 减少药品浪费:避免了因病情变化而频繁更换药品,减少了用药浪费。
医生担忧
用药安全
- 病情监测:长期处方政策要求医生定期评估患者病情,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确保用药安全。
- 药品管理:长期处方可能导致药品库存增加,增加了药品管理难度。
医保基金安全
- 防范滥用:长期处方政策对累计超量的部分医保基金不予支付,防范药品滥用和医保基金流失。
- 药品监管:需要加强药品监管,防止药品流入非法渠道。
药品管理
药品配备和配送
- 药品配备:各医疗机构应适当加强长期处方常用药品的配备,保障患者长期处方用药。
- 药品配送:鼓励通过互联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渠道进行药品配送,方便患者用药。
药品监控
- 合理用药: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加强长期处方的审核、点评、合理用药考核等工作,确保合理用药。
- 药品库存管理:医疗机构应合理管理药品库存,防止药品过期和浪费。
慢性病开药量放宽至三个月的政策旨在方便慢性病患者用药,减少就诊次数和费用,同时保障用药连续性和医保基金安全。各地在实施过程中需加强药品管理和病情监测,确保政策的顺利执行和患者的用药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