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产检中发现乙肝,首先不必过于恐慌,可以按照以下步骤科学应对,以保障母婴健康:
1. 乙肝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 对孕妇的影响:
- 怀孕期间免疫功能下降,可能导致乙肝病毒活跃,加重肝脏炎症损伤,甚至引发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并发症。
- 增加流产、早产的风险。
- 对胎儿的影响:
- 乙肝病毒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途径(宫内感染、分娩时感染、哺乳感染)传染给胎儿。
- 新生儿感染乙肝后,治疗难度较大,且预后较差。
2. 孕期乙肝的治疗方法
- 定期监测:
- 检查肝功能(如转氨酶、胆红素水平)和乙肝病毒DNA载量。
- 根据病情调整检查频率,确保及时发现异常。
- 母婴阻断治疗:
- 如果乙肝病毒载量较高(通常大于2×10⁶ IU/mL),可在妊娠28周后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如替诺福韦)降低病毒载量,减少宫内感染风险。
- 如果病毒载量不高,可暂不使用药物,但需密切监测。
- 产后防护:
- 孩子出生后6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以联合阻断母婴传播。
3. 孕期乙肝的注意事项
- 饮食与生活:
-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 均衡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增强免疫力。
- 避免传染:
-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
- 定期复查,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 心理调适: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和压力,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
4. 建议与总结
- 及时就医:建议定期前往医院进行产检,根据医生的专业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科学防控:通过母婴阻断措施和新生儿免疫接种,可有效降低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
- 持续关注:即使在孕期乙肝病情稳定,产后仍需定期复查,监测肝功能和病毒载量。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在孕期和产后有效管理乙肝病情,保障母婴健康。如需进一步了解,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参考权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