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的退休政策经历了多项重要调整,旨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养老金保障水平和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以下是2024年后退休政策变化的主要内容。
延迟退休政策
渐进式延迟退休
2024年9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60周岁延迟到63周岁,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50周岁、55周岁分别延迟到55周岁、58周岁。这一政策采取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
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有助于缓解社会养老压力,逐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同时给予个人更多的选择权,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和人性化。
弹性退休制度
自2025年1月1日起,职工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缴费年限后,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或延迟退休,提前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弹性退休制度增加了职工对退休年龄的选择权,适应了不同人群的需求,特别是对于有特殊需求或身体状况的职工,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养老金并轨政策
养老金计算方式统一
2024年10月,养老金并轨政策正式实施,体制内外的养老金计算方式统一为“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职业年金”,取消了两轨制的差距。养老金并轨政策的实施,消除了体制内外的养老金待遇差距,促进了社会公平,同时也为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职业年金制度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在并轨后新增了职业年金,作为基本养老金的补充,增强了退休后的收入保障。职业年金的引入,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提供了额外的养老保障,有助于缓解并轨后可能出现的养老金水平下降问题,提升了整体养老金水平。
医保缴费年限调整
渐进式延长医保缴费年限
多地逐步统一医保缴费年限,至2029年将职工医保累计缴费年限逐步统一为25年。例如,珠海市从2024年9月1日起,逐步延长统账结合职工医保累计缴费年限。
延长医保缴费年限有助于确保退休人员终身享受医保待遇,减轻因病致贫的风险,同时也促进了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住房公积金政策调整
提高贷款额度和租房提取额度
多地调整了住房公积金政策,如提高贷款额度、优化租房提取政策等,支持灵活就业人员和子女购房。这些调整旨在更好地满足职工的住房需求,提升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率和覆盖面,促进了住房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
个人养老金递延纳税优惠政策
自2024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实施个人养老金递延纳税优惠政策,个人向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缴费按照每年12000元的限额标准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投资收益暂不征税,领取环节单独按照3%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推广,通过税收优惠激励个人积极参与养老保险计划,有助于增加养老金积累,提升个人养老保障水平。
2024年,中国的退休政策经历了多项重要调整,包括延迟退休、养老金并轨、医保缴费年限延长、住房公积金政策优化和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等。这些政策调整旨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养老金保障水平和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体现了国家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