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请低保前将存款取出是否可行是一个涉及多方面考虑的问题。以下将从法律、政策和实际操作等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申请低保前取钱的影响
对低保申请的影响
- 财产核查:民政部门在审核低保申请时,会核查申请人的银行存款、房产、车辆等财产情况。如果存款超过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申请人将不符合低保条件。
- 取消资格:即使将存款取出,民政部门仍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核查到申请人曾经的存款情况,一旦被发现,申请人不仅会被取消低保资格,还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对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
- 经济状况评估:低保的发放是基于申请人持续的经济困难状况。如果申请人在申请前取出存款,可能会导致审核时无法准确反映申请人的实际经济状况,影响低保申请的审批结果。
- 诚信申报:申请低保时需诚实申报财产状况,包括存款。故意隐瞒或转移财产以骗取低保,一经发现,将取消低保资格并面临法律追究。
法律和政策规定
相关法律法规
-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该条例规定,申请低保的家庭人均收入应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家庭财产状况应符合规定。存款超过一定标准将不得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 地方政策:各地对低保申请的具体标准和要求有所不同,但普遍包括对家庭财产状况的核查。具体标准由各地结合实际制定。
具体规定和解释
- 财产核查的严格性:民政部门会对申请人的财产状况进行严格核查,包括银行存款、房产、车辆等。任何形式的财产转移都可能被视为规避政策,影响低保申请。
- 法律责任:故意隐瞒或转移财产以骗取低保,不仅会被取消低保资格,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具体情况下的处理建议
超过低保标准的情况
- 财产调整建议:如果家庭存款超过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议申请人主动调整家庭开支或提供其他财产证明,以符合低保条件。
- 诚信申报:申请人应如实申报家庭财产状况,避免任何形式的财产转移以规避政策。
未超过低保标准的情况
- 如实申报:如果家庭存款未超过当地规定的低保标准,申请人可以直接如实申报,不影响低保申请流程。
- 保持账户资金原状:在低保审核过程中,保持银行账户资金的原状,以确保审核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在申请低保前将存款取出并不能有效避免低保资格的取消,反而可能因财产核查不准确或故意隐瞒财产而被取消资格。申请人应如实申报家庭财产状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家庭开支,以确保符合低保条件。
办低保前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办理低保前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
户口簿和身份证:所有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
经济状况证明:家庭成员的收入证明,如工资单、银行流水等。
-
财产证明:房产证明、车辆登记证明、存款证明等。
-
其他相关证明:
- 婚姻状况证明(如结婚证、离婚证等)。
- 子女就读学校证明。
- 患病或残疾证明(如医院出具的医疗证明、残疾证等)。
-
申请表格:填写《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审批表》或《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申请审核确认表》。
-
授权书:家庭成员签署的《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授权书》。
低保申请流程是什么
低保申请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提出申请:
- 以家庭为单位,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如果家庭成员申请有困难,可以委托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代为提出申请。
- 申请时需提供相关材料,如户口本、身份证、收入证明、财产证明等。
-
家庭经济状况调查:
- 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会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财产状况等进行调查核实。调查方式包括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息核对等。
- 调查核实后,村(社区)会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示3天,无异议后将相关材料报送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批。
-
审核审批:
-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会在4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并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示3天。
-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会在收到审核意见和相关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批意见。不符合条件的,会在3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
发放低保金:
- 对于符合条件的家庭,低保金从批准之日下月起发放。发放方式通常是通过银行代发到申请人指定的账户。
取钱对低保申请的影响有哪些
在申请低保期间取钱可能对申请产生以下影响:
-
影响审核结果:低保审核时,民政部门会全面评估申请人的经济状况,包括银行账户的资金情况。如果在审核过程中将钱从银行取出,可能导致无法准确反映申请人的实际经济状况,从而增加审核难度,甚至可能影响低保申请的审批结果。
-
可能取消低保资格:如果取出的资金导致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低保资格可能会被取消。频繁的大额提现也可能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进而对低保资格进行重新评估。
-
需要提供额外证明:如果取款后家庭人均收入未超过低保标准,且资金用于必要生活开支,可以正常享受低保待遇。但如果取款导致收入超标,申请人需要向当地民政部门说明情况,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争取保留低保资格。
-
法律风险:故意隐瞒或转移财产以规避审核属于违法行为,一旦被发现,不仅可能取消低保资格,还可能面临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