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煤炭分类主要依据国家标准GB/T 5751-2009,该标准将煤炭分为三大类:褐煤、烟煤和无烟煤。这些大类又根据其煤化程度及工艺性能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小类。
褐煤
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种,它富含挥发分,易于燃烧,并且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烟雾。褐煤的特点是含水量高,密度较小,无粘结性,并含有不同数量的腐植酸。它的氧含量通常较高,达到15%至30%,这使得它具有较强的化学反应性和较差的热稳定性。褐煤通常用于发电或作为化工原料使用。
烟煤
烟煤的煤化程度介于褐煤和无烟煤之间,其特点是挥发分产率范围较宽,单独炼焦时从不结焦到强结焦的情况都有,燃烧时有烟。烟煤根据挥发分的不同可以分为低、中、中高和高挥发分烟煤四个档次,具体为Vdaf(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大于10%但不超过20%的为低挥发分烟煤,大于20%但不超过28%的为中挥发分烟煤,大于28%但不超过37%的为中高挥发分烟煤,而大于37%的则为高挥发分烟煤。烟煤还根据其粘结性进行分类,通过粘结指数G来区分,从不粘结到特强粘结不等。
无烟煤
无烟煤是煤化程度最高的煤种,其挥发分较低,固定碳含量高,密度较大,燃点也相对较高。无烟煤不易点燃,在燃烧时几乎不会冒烟。根据中国国家标准,无烟煤可以分为三个小类:老年无烟煤、典型无烟煤以及年轻无烟煤,分别对应于不同的挥发分含量和氢含量。无烟煤主要用于制造合成氨的造气原料,也可以用作高炉喷吹及烧结铁矿石的燃料,还能用于生产各种碳素材料如碳电极、阳极糊和活性炭等。
其他特定煤种
除了上述三大类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煤种,例如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肥煤、气肥煤、气煤、1/2中粘煤、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等。这些煤种根据其特性被应用于不同的工业领域,如炼钢、电力生产、化工行业等。例如,焦煤因其良好的结焦性能而成为炼焦过程中的关键原料;而贫煤由于其较高的变质程度,常被用作发电燃料或民用和工业锅炉的掺烧煤。
为了确保现代煤化工项目的高效运行,国家还出台了《现代煤化工项目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确定通则》这一国家标准,旨在提高原料煤质量与生产系统的匹配度,从而优化煤化工企业的前期决策和后期运营。
中国煤炭分类标准GB/T 5751-2009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原则,不仅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利用煤炭资源,而且对推动中国煤炭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需求变化,煤炭分类及其应用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