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是一个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会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造成严重影响。以下从原因、危害及修补方案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的原因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 混凝土中石子过多、砂浆过少,或材料计量不准确,导致流动性差、坍落度小,振捣困难。
施工措施不当
- 振捣时间不足、漏振或过振。例如,初次振捣后未及时进行二次振捣,可能导致气泡无法完全排出。
模板问题
- 模板未充分湿润,混凝土表面水分被吸收,形成麻面。
钢筋布置过密
- 在梁柱交接处等钢筋密集区域,振捣器难以深入,导致局部振捣不密实。
下料方式不当
- 下料高度过高或未分层下料,导致混凝土离析。
二、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的危害
结构承载能力下降
- 混凝土内部不密实,密度小,直接影响其承载能力,可能导致结构无法承受设计荷载。
耐久性降低
- 出现蜂窝、麻面、裂缝等问题,抗渗、抗冻性能下降,影响使用寿命。
抗震性能减弱
- 混凝土与钢筋的有效结合不足,在地震中容易发生破坏。
外观及功能性缺陷
- 表面可能出现蜂窝、麻面或露筋现象,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和功能性。
三、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的修补方案
凿除松散混凝土
- 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模凿除,清理干净后用压力水冲洗。
支模与界面处理
- 根据补强深度支设模板,模板顶部开洞以便混凝土流动和振捣棒插入。
- 在新旧混凝土接触面涂刷一层水泥浆,增强粘结。
选择修补材料
- 使用C35细石混凝土,内掺8%膨胀剂,以提高修补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耐久性。
振捣与养护
- 按规范进行分层振捣,确保气泡排出,密实度达到要求。
- 修补完成后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5天。
表面修补
- 对于只有麻面、无露筋现象的表面,可采用1:2.5水泥砂浆内掺8%膨胀剂进行修补。
四、预防措施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 严格控制配合比,确保混凝土流动性良好,坍落度适中。
规范施工操作
- 采用快插慢拔的方式振捣,避免漏振或过振。
- 严格控制下料高度,必要时使用串筒或溜槽。
加强模板管理
- 模板在浇筑前充分湿润,防止吸水导致麻面。
定期检查与培训
-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施工质量。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的问题,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