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19 单抗与 CD20 单抗存在多方面区别,具体如下:
- 作用靶点:
- CD19 单抗:靶点是 CD19 抗原,它是 B 细胞的 “通用标签”,从原始 B 细胞阶段一直到成熟的 B 细胞,甚至部分浆细胞都有表达,覆盖 B 细胞发育的多个阶段,在 B 细胞的发育、增殖和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CD20 单抗:作用于 CD20 抗原,只在 “成年” B 细胞阶段表达,即未成熟的 B 细胞到成熟 B 细胞阶段,而原始 B 细胞、浆母细胞和浆细胞通常不表达 CD20。
- 治疗效果及适用病症:
- CD19 单抗:获批的 CD19 靶向药绝大部分被批准用于治疗血液肿瘤,如诺诚健华的注射用坦昔妥单抗,联合来那度胺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且不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的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CD19 CAR - T 细胞治疗在难治性 B 细胞相关血液肿瘤中也有显著疗效,如在难治性 AIHA 患者的临床试验中效果良好。由于其能作用于浆细胞,在一些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方面也展现出潜力。
- CD20 单抗:以利妥昔单抗为代表,是很多 B 细胞相关疾病如某些淋巴瘤和自身免疫病的常用药物。奥妥珠单抗与化疗联合,用于初治的 II 期伴有巨大肿块、III 期或 IV 期初治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治疗。但 CD20 单抗无法有效清除浆细胞,对于某些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无法让所有患者长期缓解,且存在负反馈现象,会影响治疗效果。
- 作用机制:
- CD19 单抗:如坦昔妥单抗具有显著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和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作用(ADCP),通过细胞凋亡和免疫效应机制介导 B 细胞肿瘤的裂解。CD19 CAR - T 细胞治疗则是改造患者自身的 T 细胞,使其精准攻击 CD19 阳性的 B 细胞和浆细胞。
- CD20 单抗:以奥妥珠单抗为例,与 CD20 抗原结合后,通过募集免疫效应细胞、直接激活细胞内死亡信号通路和补体激活级联反应等机制介导 B 细胞溶解,包括 ADCC 和 ADCP 效应。
- 药物类型及研发情况:
- CD19 单抗:药物类型多样,包括单抗、CAR - T 疗法、双抗和 ADC 等。在研药物中,越来越多被开发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研发进度上也有多种药物处于不同阶段的临床试验。
- CD20 单抗:主要为单克隆抗体药物,如利妥昔单抗、奥妥珠单抗等,在 B 细胞淋巴瘤和一些自身免疫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新的 CD20 单抗研发主要集中在改进药物结构以提高疗效和降低副作用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