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兰兰首次现身央视是在2018年7月27日,当时她接受了央视记者的电话采访,详细回应了关于“汤兰兰案”的诸多疑点。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详细回顾和分析。
汤兰兰首次现身央视的时间和背景
时间和背景
- 2018年7月27日,央视记者对汤兰兰进行了电话采访,这是她首次公开现身回应“汤兰兰案”的相关问题。
- 这一时期,媒体对“汤兰兰案”的关注度极高,案件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讨论和质疑。
事件起因
- 案件回顾:2008年,14岁的汤兰兰向黑龙江五大连池警方报案,称自己从6岁开始遭到亲属、乡邻等数十人的长期性侵。
- 司法程序:当地司法机关经过四年的调查审理,最终包括汤兰兰父母在内的11人获刑。十年后,案件因媒体介入被重新翻起。
央视采访汤兰兰的内容
回答要点
- Q: 诬告可能性
- Q: 干爸干妈的指控
- Q: 索要钱款问题
- Q: 供述是否出自逼供
诬告可能性
汤兰兰坚称没有诬告任何人,称自己所遭受的侵害是真实发生的。她表示,自己一直在强迫自己忘记这些经历,但记忆依然清晰。
汤兰兰的坚持和一致性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她的陈述的真实性。她的坚称没有诬告,加上精神鉴定结果正常,使得诬告的可能性较低。
干爸干妈的指控
原审被告人认为汤兰兰的干爸王凤朝和干妈李忠云可能指使她诬告。然而,汤兰兰及其干爸干妈均否认这一指控,称没有诬陷动机。
干爸干妈的指控缺乏直接证据支持,且汤兰兰的陈述和他们的否认在逻辑上更为一致。因此,这一指控的真实性存疑。
索要钱款问题
2008年11月,汤兰兰同村的表姑刘桂英提供了一段电话录音,显示汤兰兰曾索要1万元学费。汤兰兰承认打过这个电话,但解释这是因为需要学费。
虽然索要钱款的行为在道德上可能存在问题,但并不直接否定汤兰兰指控的性侵事实。这一行为可能是出于经济压力或其他原因。
供述是否出自逼供
多名原审被告人称在审讯过程中遭受了刑讯逼供,但参与审讯的办案民警否认了这一说法。法院在审查过程中也未发现刑讯逼供的证据。
虽然被告人声称遭受逼供,但缺乏直接证据支持。法院的审查结果也支持了办案民警的说法,因此逼供的可能性较低。
央视报道的主要发现
关键发现
- 诬告可能性:汤兰兰坚称没有诬告,精神鉴定结果也支持这一点。
- 干爸干妈的指控:缺乏直接证据支持,汤兰兰及其干爸干妈均否认。
- 索要钱款问题:虽然存在索要钱款的行为,但不影响性侵事实的认定。
- 供述是否出自逼供:缺乏直接证据支持逼供,法院审查结果也未发现。
社会反响
- 公众反应:案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媒体和公众对案件的真实性提出了诸多质疑。
- 司法程序: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对申诉进行了审查,最终驳回了原审被告人的申诉,认定原审判决无误。
社会反响和后续发展
社会反响
- 媒体关注度:媒体对案件的报道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关注,但也引发了对媒体伦理和个人隐私的广泛讨论。
- 公众情绪:公众对案件的真实性持有不同看法,部分人对被告人表示同情,部分人对汤兰兰的指控表示怀疑。
后续发展
- 司法程序: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审查结果维持了原判决,案件进入了司法程序的尾声。
- 社会影响:案件对社会公众对性侵问题的关注和反思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暴露了媒体在报道此类案件时的伦理问题。
汤兰兰首次现身央视并接受采访,详细回应了关于“汤兰兰案”的诸多疑点。她的坚称没有诬告、干爸干妈的指控缺乏证据、索要钱款的行为不影响性侵事实的认定,以及缺乏逼供的证据,均得到了央视记者的调查和确认。案件的后续发展表明,司法程序在继续,社会对性侵问题的关注度依然高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