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医改继续深化,涵盖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品集采、医保基金监管、公立医院改革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对这些关键政策的详细解读和分析。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DRG/DIP付费模式
2025年,国家医保局全面推进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和DIP(按病种分值)付费模式的2.0版。DRG/DIP付费模式通过“打包定价”机制,倒逼诊疗流程优化,减少过度医疗行为,降低患者负担。
这一模式的推广将有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同时也激励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即时结算改革
国家医保局提出,2025年底前全国80%统筹地区实现基本医保基金与定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2026年全面覆盖。即时结算改革将大幅缩短回款周期,减少医疗机构的资金压力,提升医保基金的流动性,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药品集采和价格管理
药品集采扩围
2025年,药品集采继续扩围,预计集采药品总数将达到700个,耗材总数达到120个,平均药品降幅达到58%。药品集采通过规模效应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负担,同时也推动药品行业的优胜劣汰,提升药品质量。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
国家医保局通过编制立项指南,统一和规范地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推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将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的技术价值,促进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医保基金监管
驾照式信用记分管理
国家医保局在全国推广“驾照式”信用记分管理制度,对医务人员实施动态信用管理,违规扣分将影响其医保支付资格。这一制度将个人职业生命与信用积分深度绑定,形成“违规即损执业根基”的威慑机制,极大提高医保基金监管工作的精准性和震慑力。
医保违规自查自纠
2025年,国家医保局要求定点医药机构先进行自查自纠,进一步扩大自查自纠的主体和范围,新增肿瘤、麻醉、重症医学等领域。自查自纠制度的实施将增强医保基金监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减少违规行为,保障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
公立医院改革和薪酬制度
编制动态调整和薪酬制度改革
2025年,公立医院将推行编制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使用结构,严控管理人员占比,推动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两个允许”和“三个结构性调整”。这些改革措施将提升公立医院的管理效率和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满意度。
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
医院将改革绩效核算方法,从“收支结余提成或RBRVS点值”模式转向多维价值驱动绩效评价模式,激励医务人员提升服务质量。绩效管理的改革将促进医院从“以药补医”向“以技补医”转变,提升医疗服务的技术含量和患者满意度。
基层医疗服务和分级诊疗
强基工程和分级诊疗
2025年,国家将投入500亿元支持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强基工程和分级诊疗的推进将缓解大医院的压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布,提高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2025年,中国医改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涵盖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品集采、医保基金监管、公立医院改革等多个领域。这些改革措施旨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提升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最终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患者的更好就医体验。通过这些综合措施,中国正朝着构建更加公平、高效和可持续的医疗体系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