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涵盖了城市总体规划、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交通建设和住房建设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对这些规划内容的详细介绍。
城市总体规划
空间布局规划
淮北市将构建“一主、一区、四新、多点”的新型城镇化空间发展格局。主城区将打造成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核心区和高端服务业集聚区;段园省际毗邻地区将打造成为产城融合新片区和新兴产业集聚区。
这种布局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市域国土空间规划
规划范围为淮北市全域,包括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和濉溪县,总面积2741平方千米。规划期限为2021至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该规划为淮北市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空间框架和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规划
经济增长目标
2024年,淮北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2025年,全市生产总值预期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
这些目标显示了淮北市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方面的决心和信心。
产业发展
淮北市将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等四大重点产业集群,同时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重点领域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项目。
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淮北市将增强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活力。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生态优先战略
淮北市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多层次、网络化、功能复合的生态空间格局。
这一战略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
排污权交易改革
淮北市积极探索排污权改革,建立市、县两级排污权储备库,推动排污权交易,助力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排污权交易改革,淮北市将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交通建设规划
高速公路网络
淮北市将新增高速公路,包括S04宿遂高速公路淮北段,计划年内开工,建设工期为36个月。该项目将促进淮海经济区内部协同发展。高速公路网络的完善将提升淮北市的外部连接能力,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铁路建设
淮宿蚌城际铁路和阜淮铁路预计将在2026年通车,届时淮北市将形成连接合肥都市圈及沪宁杭等地区的便捷通道。铁路的建设将缩短淮北市与周边地区的时空距离,提升区域交通便利性。
住房建设规划
保障性住房发展
淮北市计划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942套,改造城市危旧房144套,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115户。这些措施将有助于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老旧小区改造
2024年,淮北市计划改造老旧小区63个,涉及约245万平方米,惠及居民3.1万户。老旧小区改造将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淮北市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涵盖了城市总体规划、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交通建设和住房建设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规划的实施,淮北市将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居民的生活水平。
淮北市在“十三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淮北市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涵盖了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以下是一些主要成就:
经济发展
- 经济总量大幅提升:2016年至2020年,淮北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连续跨越800亿、900亿、1000亿三个台阶,2018年突破千亿大关,2020年达到1119.1亿元,年均增长4.5%。
- 产业结构优化: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2019年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50%,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7.2:41.7:51.1。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淘汰落后产能超过1000万吨,煤炭行业效益提升,2020年煤炭行业利润总额较2016年增加30.7亿元。
社会发展
- 脱贫攻坚全面完成: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2020年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15万元。
- 民生福祉显著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428元和15218元,比2010年翻一番多。教育、医疗、文体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
- 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至9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居全省第5、皖北第1。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生态建设
- 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全面完成,空气质量显著改善。
-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如朔西湖采煤沉陷区治理等取得显著成效。
改革开放
-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完成重点改革任务585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等41项国家级、34项省级改革试点取得重大进展。
- 对外开放水平提升:淮北海关通关运行,淮北—宁波港海铁联运班列正式开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淮北市在“十三五”期间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是什么?
淮北市在“十三五”期间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包括:
-
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不强:淮北市的经济总量不大,综合实力有待提升,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传统产业占比较高,新兴产业规模较小。
-
产业结构单一:淮北市的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煤炭、机械制造、建筑材料等传统产业上,缺乏新兴产业支撑,经济发展易受市场环境变化和政策调整的影响。
-
重大项目支撑不足:淮北市在重大项目支撑方面存在不足,龙头企业数量不多,产业链条不长、不全,园区亩均产出较低,发展后劲需增强。
-
城市能级不高:淮北市的城市能级不高,“四化同步”推进不协调,产城融合互动不够,对人才、科技、资本等吸引力不强。
-
生态环境压力大:淮北市煤电行业能耗占比较高,新能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能源结构急需优化,生态环境容量不足。
-
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就业、养老、住房等方面存在短板,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仍需努力。
-
社会治理有待提升:社会治理还存在弱项,少数干部工作标准不高、视野不宽,进取意识不强,缺乏干事创业激情,政务效能需提升。
淮北市“十三五”规划与“十四五”规划的主要衔接点是什么?
淮北市“十三五”规划与“十四五”规划的主要衔接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
- 十三五规划:聚焦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和现代农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 十四五规划:继续强调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绿色转型,建设国家重要的新型综合能源基地,促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2. 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
- 十三五规划: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注重历史文化传承。
- 十四五规划: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打造品质城市,推进东部新城、绿金湖片区等重点区域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3. 民生改善与社会治理
- 十三五规划: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 十四五规划: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完善基本民生保障体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
4. 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
- 十三五规划: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 十四五规划: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生态修复,建设生态高地。
5. 科技创新与人才战略
- 十三五规划: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 十四五规划: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引进重大产业项目,提升科技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