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上风电项目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以下是相关项目的最新动态及其意义:
一、华能临高海上风电项目
项目进展:
- 该项目已于近期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标志着海南首个海上风电项目成功投入运行。
- 项目位于临高县西北部海域,共安装了60台单机容量为10兆瓦的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60万千瓦。
- 配套建设了一座220kV海上升压站和一座陆上集控中心。
生态与经济效益:
- 年供电量约18.5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约60万吨。
- 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0万吨,为海南的清洁能源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战略意义:
- 项目是华能在海南的首个海上风电项目,为后续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积累了宝贵经验,助力海南打造“清洁能源岛”。
二、大唐儋州12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
项目进展:
- 项目分为两个场址,位于儋州市西北部海域,离岸距离约34千米,规划总装机容量为120万千瓦。
- 截至2024年9月,已完成41台风机基础桩施工,其中包括35台单桩基础和6台吸力桶导管架基础。
- 首台风机已于2024年7月完成吊装,标志着项目进入风机大规模安装阶段。
生态与经济效益:
- 项目全容量投产后,年上网电量可达36.6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110万吨。
- 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87万吨、二氧化硫2.3万吨、氮氧化物1.3万吨,对海南电力供应紧张状况的缓解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创新:
- 这是国内首个在深厚淤泥层海域大规模应用吸力桶导管架基础的海上风电项目,展现了我国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风电开发的领先技术。
三、申能CZ2与大唐CZ3海上风电项目
项目进展:
- 这两个项目于2024年1月28日在儋州市集中开工,均属于“十四五”期间海南首批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批的海上风电项目。
- 申能CZ2和大唐CZ3项目分别规划装机容量为120万千瓦,总投资分别为150亿元和146亿元。
- 项目配套建设220kV海上升压站和陆上集控中心,计划通过海底电缆将绿色电能输送至陆地。
生态与经济效益:
- 两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75亿千瓦时,相当于2023年海南全社会用电量的15%。
- 每年可节约标煤22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86万吨。
战略意义:
- 项目采用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模式,实现陆上集控中心和海上升压站的“零碳”排放,为海南调整电网电源结构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总结
海南海上风电项目在技术创新、生态效益和能源结构优化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突破。这些项目不仅为海南提供了清洁、稳定的电力供应,还助力当地打造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为海南“清洁能源岛”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随着更多项目的推进,海南在新能源领域的优势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