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处。以下是关于湘西州各县市的详细信息。
湘西州的县市列表
7个县
- 泸溪县:位于湘西州东南部,总面积15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3.17万人。泸溪县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背景。
- 凤凰县:位于湘西州最南端,总面积17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4.1万人。凤凰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湘西州的旅游名片。
- 花垣县:位于湘西州西部,总面积1093.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4.2万人。花垣县以锰矿资源著称,被称为“锰都”,同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 保靖县:位于湘西州中部,总面积1760.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9.02万人。保靖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背景。
- 古丈县:位于湘西州中部,总面积12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3.45万人。古丈县以林业和旅游业为主,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背景。
- 永顺县:位于湘西州东北部,总面积3810.6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4.49万人。永顺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以林业和旅游业为主,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背景。
- 龙山县:位于湘西州最北端,总面积31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8.18万人。龙山县是湘西州人口最多的县市,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背景。
1个县级市
- 吉首市:湘西州的首府,总面积1094.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3.24万人。吉首市是湘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背景。
各县市的简要介绍
泸溪县
泸溪县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背景。其主要景点包括能滩吊桥、浦市古镇等。
凤凰县
凤凰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主要景点包括凤凰古城、黄丝桥古城等。
花垣县
花垣县以锰矿资源著称,被称为“锰都”,同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其主要景点包括边城茶峒、芙蓉镇等。
保靖县
保靖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背景。其主要景点包括红石林、白岩洞水库等。
古丈县
古丈县以林业和旅游业为主,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背景。其主要景点包括老司城、高望界等。
永顺县
永顺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以林业和旅游业为主,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背景。其主要景点包括十八洞村、德夯大峡谷等。
龙山县
龙山县是湘西州人口最多的县市,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背景。其主要景点包括里耶古城、八面山等。
吉首市
吉首市是湘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背景。其主要景点包括乾州古城、矮寨大桥等。
湘西州下辖7个县和1个县级市,分别是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和吉首市。每个县市都有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背景,共同构成了湘西州丰富多彩的地区特色。
湖南湘西州有哪些著名的景点?
湖南湘西州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景点,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景点推荐:
-
酉水画廊:
- 位于古丈县境内,是湘西世界地质公园-红石林核心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 以酉水河为背景,拥有壮观的喀斯特奇观和浓郁的土家族风情。
-
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
- 位于古丈县,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奥陶系红色碳酸盐岩石林。
- 景区内石林、峡谷、天坑、溶洞景观形态丰富,色彩斑斓。
-
芙蓉镇:
- 位于永顺县,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因瀑布穿镇而过而得名。
- 保留了大量的明代建筑,融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为一体。
-
凤凰古城:
- 位于凤凰县,是中国最美的古城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 可以乘船游沱江,欣赏古城夜景,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
边城茶峒:
- 位于湘、黔、渝三省交界处,是沈从文小说《边城》的原型地。
- 古镇依山傍水,风景如画,充满浓郁的边城风情。
-
德夯苗寨:
- 位于吉首市,是一个藏在云海中的苗寨,风景秀丽,民族风情浓郁。
- 这里有清澈见底的溪水和潺潺的瀑布,是夏日避暑的好去处。
-
矮寨大桥:
- 位于吉首市,是世界上最美的大桥之一,垂直高差达355米。
- 桥梁设计巧妙,景色壮观,是湘西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
老司城:
- 位于永顺县,是湖南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古溪州彭氏土司政权的故都。
- 城内保存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展示了丰富的土家族文化。
-
惹巴拉景区:
- 位于龙山县,是土家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土家族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
- 这里有美丽的山峦、蜿蜒的河流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
乌龙山大峡谷:
- 位于龙山县,峡谷内山高谷深,水流湍急,两岸悬崖峭壁,景色十分壮观。
- 是探险和徒步的好去处,适合喜欢户外活动的游客。
湘西州的主要民族有哪些,他们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湘西州的主要民族包括土家族、苗族、汉族、侗族、白族和瑶族等,各民族都有独特而丰富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 摆手舞:源于古代祭祀活动,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动作粗犷豪放,展现农耕与狩猎场景。
- 哭嫁:土家姑娘出嫁前需“哭嫁”,以歌代哭,持续3-7天,歌词内容感恩父母、诉说离别,甚至“骂媒”,通过婉转的哭腔表达复杂情感,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跳丧舞(撒尔嗬):土家族独特的丧葬习俗,认为老人离世是“白喜事”。亲属围棺击鼓而歌,以高亢的舞蹈送别亡灵,体现豁达的生命观。
苗族的风俗习惯
- 赶秋节:苗族最盛大的节日之一,立秋日举行。人们身着盛装,荡八人秋千、对歌、舞龙,庆祝丰收,青年男女借此机会寻觅伴侣。
- 银饰文化:苗族女性以佩戴繁复银饰为美,头冠、项圈、手镯层层叠叠,重达十余斤,象征财富与地位,工艺传承千年,凤凰古城多见银匠作坊。
- 蛊术传说:湘西苗族历史上流传“蛊”的神秘文化,虽多属文学渲染,但反映了当地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如今更成为民俗旅游的谈资。
汉族的风俗习惯
- 汉族:作为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在湘西州的风俗习惯与全国其他地区相似,包括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以及婚礼、葬礼等礼仪习俗。
侗族的风俗习惯
- 侗族大歌节:侗族人民展示传统音乐文化的盛会,通过合唱的形式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赞美。
白族的风俗习惯
- 白族:白族在湘西州的风俗习惯包括三道茶、绕三灵等传统活动,体现了白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对自然的敬畏。
瑶族的风俗习惯
- 瑶族:瑶族在湘西州的风俗习惯包括盘王节、长鼓舞等,展现了瑶族独特的文化和历史。
湘西州在历史上曾经是什么行政区划?
湘西州在历史上曾经是多个行政区划的一部分,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行政区划变迁:
- 战国时期:属楚黔中郡,郡治在今常德市。
- 秦汉时期:属武陵郡,郡治在义陵(今沅陵县)。
- 三国时期:初属蜀,后属吴,属荆州武陵郡和天门郡。
- 西晋时期:仍属荆州武陵郡。
- 东晋时期:仍属荆州武陵郡。
- 南朝时期:分属荆州天门太守和郢州武陵太守。
- 隋朝时期:分属沅陵郡和澧阳郡。
- 唐朝时期:分属山南东道的澧州澧阳郡和黔中道的辰州卢溪郡、锦州卢阳郡、溪州灵溪郡。
- 五代时期:属楚,楚分所有地为28州1监。
- 宋朝时期:分属荆湖北路辰州卢溪郡的卢溪县、沅州潭阳郡的麻阳县等地。
- 元朝时期:属湖广行省恩州军民安扶司、新添葛蛮安抚司和四川行省永顺司。
- 明朝时期:置永顺宣慰司、保靖州宣慰司,其余为岳、辰两州地。
- 清朝时期:置永顺府和凤凰、乾州、永绥直隶厅,东北部为澧州地。
- 民国时期:1914-1949年,先后属辰沅道、第八、第九行政督察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1952年,设立湘西苗族自治区,辖吉首、泸溪、凤凰、古丈、花垣、保靖6县,并代管永顺、龙山、桑植、大庸4县。
- 1955年,湘西苗族自治区更名为湘西苗族自治州。
- 1957年,设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10县。
- 1982年,撤销吉首县,设立县级吉首市。
- 1985年,撤销大庸县,设立大庸市(县级)。
- 1988年,大庸市升为地级市,设立永定区、武陵源区,将原常德市的慈利县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桑植县划归大庸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由原管辖8县2市减为7县1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