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打水泥,通常指的是通过微创手术将骨水泥注入到发生压缩性骨折的椎体中,以达到增强椎体强度、缓解疼痛和恢复椎体高度的目的。这种手术属于微创手术,以下是相关信息的详细说明:
1. 是否为微创手术
是的,脊椎打水泥是一种微创手术。手术方式包括:
- 椎体成形术:通过C型臂透视机定位后,在椎体两侧皮肤上切两个0.5-1厘米的小切口,将特制细针插入椎体内,直接注入骨水泥。
-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上述基础上,先用球囊扩张塌陷的椎体,恢复其高度后再注入骨水泥。
微创手术的特点是创口小、出血少、恢复快,通常仅需局部麻醉,因此对高龄患者心肺功能要求较低。
2. 手术方式及优点
手术方式:
- 椎体成形术:直接注入骨水泥,适用于大多数压缩性骨折。
-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通过球囊扩张恢复椎体高度,适用于椎体塌陷较严重的患者。
优点:
- 创伤小:手术切口仅0.5-1厘米,术后疼痛轻。
- 恢复快: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地行走。
- 止痛效果显著:术后疼痛可缓解90%以上。
- 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仅需3-5天。
3. 适用人群和适应症
适用人群:
-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尤其是65岁以上的患者。
- 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疼痛的患者。
- 骨质破坏性病变(如侵袭性血管瘤、溶骨性转移瘤)引起的脊柱不稳患者。
适应症:
- 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骨折。
- 脊柱肿瘤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椎体破坏。
4. 潜在风险和注意事项
尽管微创手术风险较低,但仍需注意以下事项:
- 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可能渗入椎管或血管,引发并发症,如神经损伤或肺栓塞。
- 术后并发症:如骨水泥注入过早可能引发渗漏,晚期可能出现邻近椎体继发性骨折。
- 禁忌症:凝血功能障碍、身体条件差或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不适合进行此手术。
总结
脊椎打水泥是一种微创手术,适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脊柱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其优点在于创伤小、恢复快、止痛效果显著,但手术也存在一定风险,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骨科医生,评估自身情况是否适合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