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收缩期杂音是心脏在收缩期(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之间)出现的异常声音,可能由血流加速、瓣膜病变或先天性心脏缺陷引起,分为生理性(无害)和病理性(需警惕)两类。生理性杂音常见于健康人群,而病理性杂音多提示心脏瓣膜病、心肌病或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
-
病因与分类
生理性杂音多因血流加速(如运动、贫血、妊娠),声音柔和且局限;病理性杂音则与瓣膜狭窄/关闭不全(如二尖瓣脱垂、主动脉瓣狭窄)、异常血流通道(如室间隔缺损)或心肌病变相关,杂音响亮、粗糙且可能伴随震颤。 -
典型症状
生理性杂音通常无症状;病理性杂音可能伴随心悸、呼吸困难、胸痛、头晕或水肿,严重者会出现晕厥、咳血,提示心力衰竭或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急症。 -
诊断与检查
医生通过听诊判断杂音特征(强度、部位、传导性),结合超声心动图确诊结构异常,心电图和胸部X线辅助评估心脏功能及并发症。 -
治疗与管理
生理性杂音无需治疗;病理性杂音需针对原发病干预,如药物控制高血压、手术修复瓣膜,或介入治疗先天性缺陷。定期随访对监测病情进展至关重要。
若体检发现杂音或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性质。早期识别病理性杂音能有效预防心脏功能恶化,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