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肥大是一种心脏结构异常的表现,通常由心肌增厚或心腔扩大引起,可能由高血压、遗传性心肌病或瓣膜疾病等引发,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关键风险包括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基因突变导致的肥厚型心肌病,以及心脏负荷过重的运动或疾病,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心脏肥大的核心机制是心脏为适应负荷增加发生的代偿性改变。例如,高血压患者因血管阻力增大,心脏需更用力泵血,长期导致左心室肌肉增厚;而肥厚型心肌病则因基因突变使心肌异常增生,可能阻塞血流。若代偿失效,心脏会逐渐扩大,收缩功能下降,最终引发呼吸困难、水肿等心衰症状。
常见症状分阶段显现: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活动后气短或心悸;晚期则出现静息时胸闷、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甚至晕厥。部分患者因无症状易被忽视,但猝死可能是肥厚型心肌病的首发表现,尤其年轻运动员需警惕。
诊断依赖多项检查:
- 超声心动图可直接测量心肌厚度与心腔大小;
- 心电图能捕捉异常电信号;
- 心脏MRI提供三维结构细节,帮助区分病因。
治疗需个体化:
- 病因控制:如降压药治疗高血压,或手术矫正瓣膜病变;
- 药物缓解: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肌耗氧,利尿剂减轻水肿;
- 手术干预:严重梗阻者需切除部分肥厚心肌或植入起搏器。
预防强调定期体检,尤其有家族史者应早筛查。日常避免剧烈运动、高盐饮食,戒烟限酒可降低风险。若出现不明原因疲劳或胸痛,应立即就医排查。心脏肥大虽不可逆,但科学管理能有效延缓病程,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