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心悸)是人体对心跳异常的感知,表现为心跳突然加快、变慢、漏拍或强度增强,常伴随不适或焦虑感。其诱因复杂,既可能是剧烈运动、情绪波动等生理性反应,也可能是心律失常、甲亢等疾病的信号。关键识别点在于:生理性心慌通常短暂且可自行缓解,而病理性心慌需警惕伴随胸痛、头晕等危险症状。
心慌的典型症状包括以下5类:
- 心跳异常感知:自觉心脏“咚咚”猛跳、骤停或“跳到嗓子眼”,甚至能清晰数出心跳节奏,尤其在安静状态下更明显。
- 伴随躯体反应:部分人会出现出汗、手抖、呼吸急促,甚至恶心、头晕,与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有关。
- 诱因多样性:饮酒、咖啡因摄入、熬夜等可诱发,但若无明确诱因频繁发作,需考虑甲亢、贫血或心脏疾病。
- 持续时间差异:生理性心慌多为数秒至几分钟,病理性可能持续更久,如房颤发作可达数小时。
- 危险信号组合:心慌合并胸痛、胸闷、手臂放射痛或意识模糊时,提示心梗等急症,必须立即就医。
若心慌反复出现,建议记录发作细节(如时间、诱因、伴随症状),并尽早就医排查病因。日常可通过调节作息、减少刺激物摄入、练习深呼吸缓解症状,但切勿自行用药掩盖问题。记住:心慌是身体的“警报器”,及时关注才能守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