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确实会增加中风的风险,尤其是当气温超过32℃时,中风的发生率较平时高出66%。
高温引发中风的机制
高温通过多种途径加剧中风风险:
- 血压波动:炎热天气下,血压容易升高,尤其是老年人和已有高血压基础的人群。这种波动可能导致血管破裂或血栓形成,进而引发中风。
- 脱水与血液黏稠:高温环境容易导致脱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减慢,进一步提高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 血管内皮损伤:极端高温会加重血管内皮的损伤,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增加中风的可能性。
高温与中风风险对比
以下表格展示了不同气温条件下中风风险的对比:
气温范围(℃) | 中风风险增加百分比 |
---|---|
低于28 | 基线 |
28-32 | 增加20% |
32-35 | 增加66% |
高于35 | 增加100% |
数据来源:综合多项研究数据。
高温天气中的中风风险提示
- 高风险人群: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长期吸烟者和肥胖者更易受到高温影响。
- 典型症状:高温中风的先兆包括头晕、眩晕、单眼发黑、哈欠不断等,需立即就医。
- 预防措施:
- 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 高温时段减少户外活动,尽量待在阴凉处。
- 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建议保持在5-8℃。
核心建议
- 健康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比例,以降低全身炎症水平。
-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以改善血液循环。
- 控制基础疾病: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合理用药,减少中风风险。
温馨提示
高温天气中,尤其是夜间高温,更需警惕中风风险。保持室内外温差适中,及时补水,并密切关注身体变化,是预防高温引发中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