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患者适量食用牛肉有助于补充优质蛋白、改善贫血、增强免疫力等。牛肉富含多种营养素,合理食用可辅助疾病管理,但需注意选择部位和控制摄入量。
-
优质蛋白来源
牛肉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0%-26%,且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慢性病患者常伴随肌肉流失,适量摄入牛肉可帮助维持肌肉量,尤其对术后恢复、肾病(非透析期)患者有益。建议选择脂肪较少的里脊或腱子肉,每周摄入不超过500克。 -
改善缺铁性贫血
每100克牛肉含铁2.6-3.2毫克,且血红素铁吸收率是植物性食物的3倍。对于贫血高发的慢性病患者(如肾病患者、胃肠功能减弱者),牛肉能有效提升血红蛋白水平。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如青椒)食用效果更佳。 -
调节代谢功能
牛肉中的锌(每100克含4-6毫克)能促进伤口愈合,对糖尿病患者的皮肤修复有帮助;B族维生素(如B12)可维护神经系统健康,缓解部分慢性病引发的疲劳症状。高血压患者宜用清炖方式烹调,避免添加过多盐分。 -
增强抗病能力
牛肉中的共轭亚油酸(CLA)和硒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肿瘤患者在放化疗期间可少量食用炖煮至软烂的牛肉,补充能量同时减少炎症反应。
需注意:痛风患者应限制摄入,急性发作期避免食用;重度肾功能不全者需遵医嘱控制蛋白总量。建议将牛肉作为均衡饮食的一部分,优先采用蒸煮等低温烹饪方式,避免高温煎炸产生有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