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现有耕地1370.2万亩,其中盐碱化耕地652.23万亩(不包含乌拉特前旗),占总耕地面积的近一半,这些盐碱化耕地轻度121.38万亩,中度499.70万亩,重度31.15万亩。由于全市盐碱化耕地面积大、分布广、地力差、产量低,严重制约了农牧民增产增收和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一、盐碱地基本情况
- 盐碱化耕地总面积达到652.23万亩,占据了巴彦淖尔市相当大的农业用地比例。
- 根据盐碱程度不同,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类型,各自对应不同的改良措施和种植策略。
- 盐碱地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土地的生产力,导致作物生长受限,农民收益减少。
二、改良措施与成效
- 实施“五位一体”技术模式,包括增施有机肥、掺沙降容、施用脱硫石膏改碱排盐、种植耐盐作物、施用改良剂等方法,有效改善土壤质量。
- 推广暗管排盐技术和上膜下秸阻盐技术,提高土壤渗透性,降低表层土壤盐分含量。
- 通过多年努力,已经成功将部分重度盐碱地转变为可耕种的良田,并实现了农作物产量的显著提升。
三、未来展望
- 计划在未来几年继续加大对盐碱地改良的投资力度,预计到2025年,依托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盐碱耕地40.2万亩。
- 持续优化改良技术,探索更加高效、经济、环保的盐碱地治理方案,为实现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 加强科研合作,引进更多适合盐碱地生长的新品种,进一步挖掘盐碱地的农业生产潜力。
巴彦淖尔市针对盐碱地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改良措施,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未来有望进一步释放盐碱地的生产潜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