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纬度、季风、地形
广东夏季高温的主要地理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低纬度地理位置
- 接近赤道
广东位于北纬20°09′~25°31′之间,属于低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全年接受的太阳辐射量丰富,是导致高温的基础因素。
- 热带与亚热带气候带
全境覆盖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形成炎热干燥的天气特征。
二、季风气候影响
- 夏季高温
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暖湿气流带来大量降水,但同时导致地面热量累积,形成“热空气陷阱”。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控制华南地区,抑制冷空气南下,加剧高温。
- 冬季温和
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气温相对温和,甚至出现零下低温,形成与夏季显著对比。
三、地形与城市化因素
- 地形屏障作用
-
北回归线穿越 :虽被北回归线穿过,但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形成天然屏障。
-
南岭调节 :南岭山脉海拔较低(约1000米),仅部分阻挡冷空气,同时允许夏季湿热气流进入,形成“通风屋顶”效应,加剧城市及平原地区高温。
- 城市热岛效应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高楼大厦、机动车尾气排放等导致城市热量吸收和积聚,加剧城市高温。
总结
广东夏季高温是地理因素与气候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低纬度提供热量基础,季风气候导致热量累积与降水模式,地形特征(尤其是山脉)调节热量分布,而城市化进一步强化了热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