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当前持续高温的主要原因是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盛、地形封闭性导致热量积聚,叠加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城市热岛效应。尽管已至4月中旬,但气象数据显示广东气温较常年偏高1℃左右,高温日数显著增多,这与气候变暖趋势、局地气象条件及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
副热带高压主导下沉气流:广东近期受副热带高压持续控制,其下沉气流抑制云层形成,导致晴朗少雨天气,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直接转化为高温。2025年汛期预测显示,副高偏强使前汛期降水偏少,加剧阶段性干旱和高温。
-
地形与海洋的“保温作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地形使广东热量不易扩散,暖湿气流在山地和平原间循环,湿度与温度叠加形成闷热体感。沿海地区台风来临前的下沉气流还会进一步推高气温。
-
城市化与热岛效应:城市建筑密集、绿地减少,人类活动释放的热量(如空调、交通)使城区气温比郊区高2-3℃。广州等大城市的高温纪录频破,与热岛效应密切相关。
-
全球变暖的长期影响:近年广东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616天,极端天气频发与全球变暖趋势一致。拉尼娜事件与温室效应共同导致气候系统紊乱,延长夏季持续时间。
未来需关注气象预警,合理规划户外活动,并通过增加绿化、节能减排等措施缓解高温影响。气候变化背景下,此类极端天气或成常态,适应与减碳行动同样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