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急剧下降
天气中“断崖式降温”是指气温在短时间内出现显著且剧烈的下降现象,其特点和成因如下:
一、定义与特征
-
核心特征
通过“断崖”这一地理概念比喻气温变化幅度极大,如同地形中的陡峭悬崖般突然降温。
-
降温幅度
通常指24小时内气温下降10-20℃,极端情况下可达更高幅度。
-
伴随现象
常伴随强冷空气南下、大风、雨雪等天气过程,如2015年上海11月24日最高温19℃,次日骤降至1℃。
二、成因
主要与强冷空气南下或天气系统突然转变有关,例如:
-
寒潮影响 :冷空气快速入侵导致气温剧烈波动;
-
地形因素 :山区等地形复杂区域因冷空气堆积效应增强降温幅度。
三、应对建议
-
防寒措施
早晚外出需穿戴多层衣物,佩戴帽子、手套等防护用品,减少冷空气刺激;
-
交通防护
高速公路需防范结冰路面,骑行或驾车注意安全;
-
关注天气预警
及时关注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暴雪、寒潮等预警信息,避免户外活动。
四、实例参考
2015年上海11月24日是典型的断崖式降温案例,受寒潮影响,气温在24小时内从19℃骤降至1℃,导致城市快速进入冬季。类似现象还出现在我国西北地区12月8日,气温从20℃降至零下9℃,并伴有小雪。
断崖式降温是气象学中描述气温急剧变化的专业术语,需通过综合气象观测和预警及时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