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西南部降水较少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地形阻挡作用
海南岛中西部分布着五指山、黎母岭和霸王岭等高大山脉,这些山脉对季风气流形成显著屏障效应:
-
东南季风背风坡
西南季风在翻越五指山等山脉时,水汽大量凝结并降下,形成海南岛东部的丰沛降水。而越过山脉后的气流进入西部平原时已属下沉气流(焚风效应),导致西部降水稀少。
-
西南季风背风坡
西南部同时处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且受中南半岛地形阻挡,进一步削弱了水汽输送能力,加剧了干燥气候。
二、气候与蒸发影响
-
热带季风气候特性
海南岛属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不足1500毫米,且雨季短、蒸发量大。尤其在旱季(11月-次年4月),蒸发量常超过降水量,导致土壤和空气干燥。
-
焚风效应
西部高原地区因海拔较高(如五指山1867米),焚风效应显著,气温高、湿度低,进一步抑制降水形成。
三、区域水汽供应不足
-
海洋水汽限制
北部湾等海域面积狭小,无法有效补充季风消耗的水汽,加剧了西部干旱。
-
季风交替影响
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交替控制海南岛气候,冬季(东北季风主导)降水稀少,夏季(西南季风主导)虽有一定降水,但难以弥补全年水汽不足的缺陷。
海南岛西南部降水少是地形阻挡、热带季风气候及蒸发量过大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