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的降水空间分布特点及原因可综合归纳如下:
一、空间分布特点
-
东西部差异显著
海南岛降水呈现明显的东多西少格局。东部沿海地区年降水量可达2000-2800毫米,而西部沿海仅约900毫米,形成鲜明对比。
-
山区多于平原
山区降水量显著高于平原地区。中部丘陵和山区年降水量可达2000-2400毫米,而西部平原地区仅1000毫米左右。
-
东南坡更湿润
在山区内部,东南坡因迎风坡效应降水更丰富,形成降水梯度。
二、形成原因
-
地形影响
-
中部高、四周低地势 :海南岛呈宝塔形地形,中部山区阻挡暖湿气流,导致西部平原降水稀少。
-
坡向作用 :东南坡直接迎向夏季风,受地形抬升作用显著,形成主要降水带。
-
-
季风与环流因素
-
夏季风主导 :夏季东南季风带来大量水汽,与地形共同作用增强降水。例如,西南季风在岛内降水影响较弱,但与热带低压、锋面等天气系统叠加可引发强降水。
-
秋汛期特殊 :9-11月受西南季风减弱和热带低压活跃影响,降水集中且强度增强,呈现东多西少特征。
-
-
其他因素
- 海拔差异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水汽凝结条件越成熟,山区降水多于低地。
海南岛降水空间分布是地形、季风和环流共同作用的复杂结果,形成了东、中、西差异明显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