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
西藏的气候类型和特点可综合归纳如下:
一、气候类型
-
复杂多样的垂直气候带
西藏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从5000米下降至几百米,形成热带、亚热带、高原温带、高原亚寒带、高原寒带等多类型气候带。 - 东南部 :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属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8℃。
- 藏北高原 :典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0℃以下,冬季长且冰冻期占半年。
-
区域差异显著
-
藏南谷地 :温和多雨,年降水量5000-894.5毫米。
-
藏北高原 :干燥少雨,夏季短暂温暖。
-
高山峡谷地区 (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气温随海拔升高显著下降,垂直气候带更替明显。
-
二、气候特点
-
高海拔导致的环境特征
-
空气稀薄 :海拔3000米时氧气含量仅海平面的62%-65.4%,5000米以上降至59%以下。
-
气压低 :平均气压不足海平面的2/3,拉萨市年平均气压652毫克/百帕。
-
紫外线强 :全年日照总辐射量达195千卡/平方厘米·年,居全国首位。
-
-
光照与热量条件
-
日照时间长 :全年日照时数3021小时(拉萨),远超同纬度地区。
-
热量分布 :夏季(6-8月)气温相对较高,但昼夜温差极大,年较差小。
-
-
干湿季分明
-
干季 :10月至次年4月,降水稀少,气候干燥。
-
雨季 :5月至9月,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且多夜雨。
-
-
植被与生态特征
-
由东南向西北依次分布森林、灌木丛、草甸、草原、荒漠。
-
高海拔地区植被稀疏,适应强光照和低温环境。
-
三、特殊性与影响
-
昼夜温差优势 :日较差达14-16℃(拉萨),有利于农作物光合作用和营养积累。
-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东南部适宜种植青稞等作物,藏北可发展畜牧业。
-
生态保护意义 :极端气候条件塑造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西藏气候以高海拔为基础,呈现西北严寒干燥与东南温暖湿润的带状分布特征,同时兼具复杂垂直变化和区域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