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明显升温,炎热天气持续到9月,区域温差大、地形影响显著、雨季调节气温是主要特征。
区域差异明显。四川地形复杂,不同地区升温节奏不同。川西高原受高海拔影响,夏季平均气温普遍低于20℃,少有炎热天气;成都平原则从5月起进入湿热期,日均温可达25℃以上;攀西地区(如攀枝花)因干热河谷效应,3月便出现30℃以上高温,成为省内最早“入夏”的区域。
地形加剧热量积聚。四川盆地四周环山,空气流动性弱,夏季易形成“闷热”体感。尤其是7-8月,盆地内部常出现35℃以上的持续高温,配合70%以上的相对湿度,体感温度可超40℃。焚风效应使部分河谷地带(如雅安、乐山)午后气温骤升。
雨季延缓极端高温。四川主雨季集中在6-8月,频繁降水可短暂缓解暑热。例如,成都7月平均降雨量达200毫米,暴雨后气温通常回落至28℃以下。但若遇“空梅”现象(雨季推迟或减弱),高温会提前加剧,如2022年5月盆地多地出现罕见40℃天气。
极端高温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四川盆地此阶段易出现连续晴热,历史极端高温纪录(如宜宾43.5℃、泸州43℃)均诞生于这一时期。
四川炎热期跨度约5个月,但体感热度因区域和天气变化差异较大。建议关注实时天气预报,山区旅行需备防风外套,盆地活动优先选择清晨或傍晚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