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清明菜是菊科植物鼠曲草的嫩茎叶,因在清明时节最为鲜嫩而得名,民间又称“鼠耳草”“佛耳草”。关键亮点:它既是云南人制作青团、清明粑的传统食材,又是具有祛风止咳、清热利湿功效的药食两用野菜,被誉为“草中燕窝”,富含挥发油、胡萝卜素及多种氨基酸。
清明菜叶片密布白色绒毛,形似鼠耳,开黄色小花,多生长于田野、路边。云南人常采摘其嫩芽,与糯米粉混合蒸制成青团或煎饼,清香软糯。南宋陆游曾以诗赞其风味,而民间传说它因战乱时期充饥救荒得名,延续至今仍是清明祭祀的时令食材。
从中医角度看,清明菜性平味甘,能缓解咳嗽痰多、风湿疼痛,现代研究证实其含黄酮类物质,可辅助降压消炎。但需注意:叶片绒毛需反复清洗,过量食用可能引发胃部不适。
春季踏青时若遇清明菜,不妨尝试制作一道清明菜炒鸡蛋或蒸糕,感受云南山野的独特春味。错过清明前后的最佳采摘期,口感会变差,且药用价值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