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合村并居试点已覆盖全国28个省份,累计整合自然村超1.2万个,重点推进资源集约利用与乡村现代化转型。关键进展体现在土地利用率提升35%、数字化管理覆盖80%试点区域,以及农民集中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完成率超90%,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政策推进与区域布局】
2025年试点以“东部优化、中部提质、西部突破”为方向,优先在人口流失严重、基础设施薄弱的区域实施。例如,黄河流域试点区通过“整村搬迁+生态修复”模式,腾退宅基地18.6万亩,复垦耕地12.3万亩,同步建设新型社区67个,实现生态保护与居住条件双重改善。
【经济与社会效益】
试点区域通过土地指标跨区域交易,为地方财政增收超120亿元,资金反哺于乡村产业孵化与就业培训。山东、江苏等地依托合并后的规模优势,建成农产品加工园45个,带动人均年收入增长22%。医疗、教育资源的集中配置使农村公共服务成本降低40%,惠及320万人口。
【技术赋能与治理创新】
试点地区推广“智慧乡村平台”,整合户籍、土地、社保数据,实现线上审批与纠纷调解效率提升60%。浙江、广东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宅基地流转溯源系统,确保农民权益透明化。通过村民议事会与政府协作机制,98%的合并方案获得村民代表大会高票通过。
【难点与突破路径】
部分区域面临历史遗留产权纠纷、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等挑战。河南、四川试点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古建筑实施“一村一策”保护方案;安徽建立“以宅换房”阶梯补偿机制,化解搬迁矛盾。金融支持方面,专项债券与PPP模式结合,撬动社会资本占比达37%。
2025年合村并居试点进入成果验收阶段,后续将重点完善跨区域资源调配机制与农民长效增收模式。政策执行中需平衡效率与公平,强化农民主体地位,避免“一刀切”引发的社会风险,为全面推广奠定基础。